|
方天賜。(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新竹9月4日電(記者 黃文傑)新竹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方天賜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健康因素請辭,不僅對日本政局帶來衝擊,也讓印日關係的推展面臨新的挑戰,尤其安倍在日印關係的建樹,形同日印關係的“天花板”,若新任首相對印度的重視程度不若安倍,多少也會影響到印太戰略的升級與發展。
方天賜,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博士,曾任駐印度代表處科技組秘書、代理組長,新竹清華大學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竹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專長:印度研究、中印關係、外交政策、國際關係理論,最新職務是國民黨國際事務部義務職副主任。
8月28日安倍首相因潰瘍性大腸炎復發,而辭去首相職位,提早啟動日本的“後安倍時代”,對日本的區域角色會有哪種深遠影響?
長期研究印度的方天賜指出,直言安倍因素請辭,不僅對日本政局帶來衝擊,也讓印日關係的推展面臨新的挑戰,更會牽動印太戰略的發展。
他說,安倍在兩次首相任內,訪問印度四次,包括2014年擔任印度共和國日慶典的主賓,是訪問印度次數最多的日本首相,這也顯示他個人對印度的重視。相對地,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也已訪問日本四次。在安倍請辭之前,原本還計畫在9月初到印度訪問,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高峰會,如今看來無法如願。
方天賜告訴中評社,回顧安倍任內的印日關係,可以清楚看到許多指標性的進展。
首先,日本在2007年第一次參加美印馬拉巴海軍演習,就是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任內,2015年開始,日本更成為馬拉巴演習的固定成員。
其次,印度也在同年決定採用日本新幹線系統興建該國的第一條高速鐵路,日本則提供優惠的貸款。
第三,2016年,安倍排除國內反核壓力,與印度簽署核能協議。
第四,2017年,印日兩國合力推出所謂的“自由走廊”計畫,藉以平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2018年的中印洞朗對峙中,日本是唯一公開支持印度的國家。
第五,2019年,日印開始舉辦雙邊外長與國防部長的2+2對話。
他解釋,這些進展有很大部分歸因於安倍個人對印度的好感跟重視,除了外界較為熟知與印度總理莫迪的個人情誼外,安倍也與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有數十年的交情。
方天賜指出,2007年安倍第一次以首相身分訪問印度,在印度國會發表“兩洋交匯”(Confluence of the Two Seas)的演說,認為要結合印度洋與太平洋,也就是現在“印太”概念的濫觴。
他說,安倍在2012年12月提出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Asia's 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構想,把印度與美日澳並列相連,即今日受到重視的四方安全對話。
方天賜說,印度媒體對於安倍的去職有極大的失落感,認為是日印關係的一大損失。
在安倍任內,日印關係還有經濟、軍事等重要的合作議題尚未獲得實踐。
他說,在經濟上,日本希望印度能續留在RCEP,但印度仍未改變退出的立場。在軍事合作上,日本向印度提供US-2兩棲飛機的案子一直沒有積極的進展。目前檯面上的幾位可能繼任首相人選與印度的關係都不如安倍深厚。如果連安倍都無法擺平相關障礙,其繼任者恐更難以突破。
方天賜認為,近期中印邊界衝突讓印度更靠攏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但一旦失去安倍這個重要支持者,恐怕也會影響印度深化印太合作的意願。
他分析,安倍在日印關係的建樹,形同是日印關係的天花板。若新任首相對印度的重視程度不若安倍,日印關係的規模與層次恐將限縮在當前的格局中,恐怕會影響到印太戰略的升級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