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雄大學陳一民:鎖定大陸頂尖研究所學生激增
http://www.CRNTT.tw   2017-12-02 00:20:28
高雄大學東南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教授陳一民。(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12月2日電(記者 高易伸)高雄大學東南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教授陳一民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台灣學子有意赴海外發展的比例正在增多,到大陸攻讀研所的學子也在增加。6年前他的學生沒人想去大陸唸研究所,但現在幾乎每年每班都有學生畢業後想往大陸深造,且鎖定大陸頂尖大學研究所。

  陳一民,1971年生,台灣高雄人。東海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學士、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策略管理學碩士、博士。學術領域在策略管理、國際企業管理、品牌權益與國際行銷策略、專利訴訟之競爭動態等。也曾獲得高雄大學優秀年輕學者獎。

  陳一民向中評社表示,十年前他問畢業班級,有興趣、意願赴海外就業的僅六分之一,但這兩年已倍增至三分之一以上,且工作地點不侷限中國大陸、東南亞、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等地。“哪裡有商機我們就往哪裡去”,台灣年輕一輩已經看到國際市場的變化,更何況他們的學生對市場、資金的嗅覺本來就比其他人更為敏銳,因此這些都是自然現象。

  陳一民觀察,面對大陸市場的崛起,台灣學生也會被激發出來。身為大學教授有沒有辦法把這些國際觀與視野帶給學生?或許“先知先覺”不好說,但現在至少當一個“後知後覺”的人,而不要當一個“不知不覺”的井底之蛙。

  談到新南向政策,他表示,並非每個人都買帳,但審視台灣當前處境與國際現勢挑戰,新南向確實是台灣“狡兔三窟”必須為之的方向。如果中國是隻雄獅,台灣就得想辦法變成一隻狡兔。歐美、中國、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就是台灣的“三窟”。
  
  陳一民分析,新南向要成功,首先必須產生一股“上下一心”的自發性力量,但這股力量目前尚未成形,反倒是台灣企業走在政府之前,因此企業這一塊比較沒有問題。

  對於台灣走出去的困境,陳一民說,台灣雖然跟東南亞國家沒有“邦交”,但跟某些國家還是有“投資保障協定”,只是這些是十幾、廿年前簽訂的。目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也很積極想跟這些國家更新投資保障協定。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應該會有部分出現成效。有些談判的國際現實確實需要去突破,但台商對東南亞國家投資貢獻確實也有成果,因此投資保障協定的更新是可以期待的。

  陳一民也建議,台商赴東南亞投資前應養成把法務人員帶在身邊隨行的習慣。台灣中小企業居多,過去較欠缺這類思維,這點建議台商應可納入。多了這個動作會降低損失風險。
  
  談到高雄總體經濟,這座城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高雄在這一波全球化的競爭下還有優勢嗎?

  陳一民對中評社表示,高雄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工業重鎮,中鋼、中油、台船、石化等產業座落分布。但高雄居民過去排斥這些重工,導致重工業在這座城市沒有成為“善的循環”。舉例,高雄市民以在中油、中鋼、台船等重工企業上班為榮的似乎不多,有些甚至會排斥或排擠。

  這是否政治人物所造成的?陳一民說,宿命之談他不好說,但高雄這座城市始終缺乏一種自我文化的認同,還有對這座城市在國際認知上的想像。

  陳舉新加坡為例說,新加坡是個彈丸之地但容許自家門口有石化煉油設廠,因為新加坡把獎勵措施跟處罰標準訂的非常分明,只要企業環保達到標準新加坡政府便不吝嗇給予獎勵,但只要企業環保標準未達,就會處以重懲。這就是“蘿蔔與棒子”並行的管理。很可惜高雄沒有朝這個方向標竿邁進,對於公權力的執行也仍有不足之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