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崑曲研究先驅、中大特聘教授洪惟助長期為崑曲博物館催生,終於奮鬥25年之後,在中大開幕。(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桃園11月23日電(記者 黃文傑)崑曲研究先驅、台灣中央大學特聘教授洪惟助,長期推動崑曲博物館催生,終於奮鬥25年之後,上午在中大落成開幕,這座全台首座崑曲博物館成立,收藏上萬冊文獻和近百年歷史的崑曲樂器等文物,資料完整度更勝大陸蘇州的崑曲博物館。
中大崑曲博物館幕後推手就是洪惟助,崑曲博物館的收藏幾乎都是他一手完成,崑曲博物館前身、1992年成立的中大戲曲研究室也是由他成立,現在更推動崑曲博物館的誕生。
因父親喜愛崑曲,洪自幼在耳濡目染下,也對崑曲產生興趣,後來在中文系授課時,發現很多劇種都有人研究,唯獨崑曲沒有,但崑曲是中國戲劇史上的重要劇種之一,越劇、京劇等戲曲都向崑曲學習,因此他決定開始投入崑曲的研究。
洪惟助成立中大戲曲研究研究室後,常到中國大陸拜訪崑曲演員。
他表示,當時大陸還沒什麼人研究崑曲,崑曲演員很寂寞,看到他來都很開心,也捐贈很多文物讓他收藏,曾有資深崑曲演員捐出從小使用的笛子,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列為文化遺產後,大陸也開始投入崑曲研究。
洪惟助表示,蘇州的崑曲博物館,雖然現在收藏文物的件數略多,但他從90年代就開始投入崑曲研究,為崑曲的歷史作完整的見證,許多大陸學者來訪時,都驚呼許多大陸找不到的東西,卻在台灣看到。
上午中大崑曲博物館開幕,可以看到名家戲服、手抄曲本、樂器等文物,裡面還收藏1萬多冊崑曲相關文獻,影音資料近6000種,包括他在2005年出版,全世界第一部“崑曲辭典”,還有收藏崑曲相關文獻的叢書,以及建立崑曲曲譜的檢索資料庫,也讓台灣的崑曲博物館收集的資料最是完整。
“崑曲為百戲之母”,洪惟助指出,崑曲是中國戲曲史上最重要的劇種,不僅保留許多藝術與唱演,包括京劇、川劇、越劇等清代後興起的地方劇種,都是向崑曲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