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志良談高齡化的挑戰與產業。(中評社 黃文傑攝) |
楊志良指出,唯有活躍老年生活、延長健康歲月,才是減少老年長期照護負擔最根本的方法,一旦健康活躍的時間長一點,病床歲月就會短一點。
他認為,不要只思考安養中心品質好不好,價位是否合理,是否提高層次思考,如何讓老年人盡量不需要進安養中心,可以快樂的、有尊嚴過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是重要。
楊志良引述數字,估計台灣男人老了臥病躺在床上9年,因此老人生命品質最重要,身上有慢性病沒關係,可以看電視罵馬英九總統、罵蔡英文,很爽,罵楊志良也可以。但是若連罵都不能罵,只能躺著不能動,活著真的沒有意義。
對於銀髮族產業,楊志良提供不少建議,好比成立高齡健身房,雇用年輕人或找“小鮮肉”來指導,高齡迪斯尼樂園為何不能?
楊志良也從“老身”、“老友”、“老伴”、“老本”與“老居”來分析老人生活,台灣也可能淪為類似日本的“下流老人”。
他說,隨著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據統計往往會在超過75歲時身體開始漸漸失能,而到85歲以上,會有八成以上老人開始急性衰弱,生活漸漸無法自理。
楊志良說,成功是挑戰的開始,台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是社會的成功,但也開啟一個新的挑戰。50歲以上的熟齡人士,這群人有財富、肯消費、對自己更好,將會成為下一個消費的主流,也是將來高齡化產業的新契機。
他提到自己的老友葉金川,已屆熟齡的年紀仍然到處旅遊、划獨木舟、寫書等等,活得暢快恣意的同時,也同樣能貢獻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