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慰孤。(中評社 黃文傑攝) |
中評社新竹2月15日電(記者 黃文傑專訪)台灣前國防大學空軍學院院長,空軍退役中將傅慰孤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蔡政府發展“國機國造”,事先應該經過經濟效益評估,既然選擇自製高級教練機,就要有能力,把發動機等高端零組件“限制轉售條款”給拿掉,才有機會外銷。蔡政府也要努力解決兩岸關係,國際市場才能打開。
傅慰孤,1943年次,親民黨,浙江鎮海人,空軍官校第46期、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正規班、兵學研究所畢業,1997年1月 出任首席副參謀長,1998年1月晉升中將, 前後擔任國防大學空軍學院院長、“國防部常務次長”,2002年3月任空軍副總司令、退役後陸續完成元智大學機械研究所、台灣大學EMBA研究所學位。現在是元智大學校友會榮譽理事長、兩岸華孫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文化孫子兵法研究會創會長。
蔡政府力推“國機國造”,將投資新台幣686億元生產66架空軍新式高級教練機,取代現役AT-3高教機及F-5E/F部訓機。
看在前空軍副總司令傅慰孤眼中,認為“ 再好的戰術彌補不了戰略的錯誤”。
傅慰孤說,高教機就是高級教練機,是噴射教練機,準備進入新一代戰機的前置訓練飛機,成本會比IDF經國號戰機便宜。
曾任國防部常務次長的傅慰孤告訴中評社,軍方很早就有計畫要推動,把經國號戰機性能再降低些,成為教練機,從事訓練,配合新一代戰機的使用,高教機應該具備先進戰機電子與導航系統,也要進行基本炸射科目,能掛彈,對地或對空炸射。
傅慰孤告訴中評社,高教機獲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國外採購,一種是自製,蔡政府應該做了這兩種的分析。
因為,高教機是教練機,沒有這麼高的軍事敏感性,現貨市場應該可以買得到,價格也比較便宜,使用者希望系統穩定,產品成熟,價格便宜。
他說,自製的缺點就是研發加生產時程長,系統初期不穩定,成本也比較高,但台灣發展高教機技術應該足夠,主要是降低一點IDF的性能。不過生產線必須重新開發,加上需求量不大,以媒體公布資訊要生產66架,大概是一個大隊的編制,好處是厚植自己航天產業,大量投資也帶動台灣經濟的發展,使經濟形成正向循環。
傅慰孤表示,現在蔡政府決定自製飛機,必須嚴肅面對“限制轉售條款”的棘手問題,也就是出高教機,不用經過零組件(含發動機)生產國的允許。
他舉例,空軍先前淘汰F5戰機,超過百架,落後國家想向台灣來買,結果美國有“限制轉售條款”,規定最後使用者是誰,必須由美國同意,因為美國不同意就報銷。
傅慰孤向中評社說,目前高教機的發動機,高溫高轉速,台灣恐怕還沒有能力自製,以IDF為例,飛機性能很好,但馬力太小,原因在於IDF發動機輸出馬力受到限制。
他說,一旦發動機、雷達或導引系統需要進口,若賣到第三國必須經過生產國允許,等於宣告飛機就不能賣,受制於人,經濟效益就不能發揮。
傅慰孤認為,蔡政府原本打的算盤是,透過高教機來推動“國機國造”,要提高航天工業能量,結果被限制,龐大投資下去還是死路一條,若不能能開拓國際市場,自製是浪費。
中評社問,台灣自製高教機,關鍵零組件取得,是否要看美日臉色?台灣發展戰機,會不會引起大陸猜忌?
傅慰孤解釋,其實法國等國家,也可以取得高性能的發動機,重點是“限制轉售條款”要拿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