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經武。(中評社 黃文傑攝) |
朱經武說,過去在香港科技大學擔任校長期間,發現一個有趣現象,畢業是六月,但畢業典禮是在十一月,結果畢業典禮發現,在香港求學的陸生幾乎“都不見了”,因為畢業之後就會回去,香港政府開始檢討發現,花這麼多力氣培養這批人,結果一畢業後就回去內地,實在太可惜,因此開始做了調整,可以留在香港工作。
他表示,香港開始改變陸生政策,畢業後找到工作可以留在香港,香港是開放社會,讓陸生留在香港工作,當然也會顧慮本地香港人就業機會,但透過這種方式,香港是可以找到需要的技術人才,對香港是有好處。
中評社問,台灣是否可以做到?以香港例子來看台灣,應該要站在怎樣的立場或態度?
“需要自己好好想想”,朱經武說。
他說,不太清楚台灣的就業情況,台灣也可能還對陸生有許多限制,加上實在不太清楚新政府未來的教育政策會是怎樣,不過只要好好想想,花這麼多錢訓練他,然後畢業就把這群人趕走,應該更開放但也要視自己的情況。
朱經武說,兩岸交流是好的,但也要想到後來的問題,因為最終的目的,每個國家也都是這樣,為何美國希望世界一流人才到美國去?就是想盡辦法把好人才留下來,美國也實在夠大,發展機會夠多,看看美國矽谷創業者都是印度與中國,有人說IC產業這個I是印度,C是中國,台灣在心態上是可以更開放,在大陸、在美國是有這個機會,可以讓青年人繼續發展。
他總覺得,每個國家都要找到自己的方法,適合於自己的方法,只是一味追求國際化也不見得有好處,國際化的結果就是,國際學生都來了,對我們是有好處才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