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擴內需 常態化 去杠杆 增收益
http://www.CRNTT.tw   2021-02-04 08:41:19
2021年,在中國經濟總體企穩的大環境下,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2020年第四季度,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基礎上,中國經濟運行穩定恢復。中國的主要宏觀經濟政策在不急轉彎的基調下,逐漸向常態化回歸,確保經濟增長基礎“更加牢固”。2021年,在中國經濟總體企穩的大環境下,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取向是實現擴內需、常態化、去杠杆、增收益四個基本要求。

  宏觀經濟形勢全面好轉  結構性矛盾不容忽視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閆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鵬文章分析,2020年第四季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的保障和支持下,儘管受到了部分散狀疫情的襲擾,但宏觀經濟延續了第二季度以來的復甦態勢,各項經濟指標繼續回升、回暖,季度經濟增速達到6.5%,恢復到常態化水平。在經濟回暖復甦的背後,結構性問題和矛盾依然存在,表現為企業利潤水平和資產溢價情況失衡,居民消費和收入水平分布不匹配,儲蓄和消費、投資的關係不協調,仍需要保持適當的政策支持力度。

  GDP增速逐季加快,就業拉升政策效應明顯。2020年,中國GDP總量達到101.6萬億元,增速為2.3%。GDP邁上新台階,首次跨過100萬億元關口,折合14.7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7%,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地位進一步穩固。2020年,GDP增速逐季提高,到第四季度已超過2019年第四季度增速0.5個百分點,恢復到正常增長甚至略微偏快的水平。
  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新增就業規模也快速擴大。全年實現新增就業1186萬人,計畫指標為900萬人,超過預計值31.8%。從GDP增速與新增就業人數的關係來看,1%的GDP增長帶動新增就業516萬人。建議2021年仍將新增就業規模定為1000萬左右較為合理,調查失業率仍設定為6%左右。

  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較協調,消費低速增長須全力化解。2020年,最終消費規模占GDP的比重為54.3%左右,資本形成總額占GDP的43.1%,淨出口規模占GDP的2.6%,三駕馬車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均為正值。受疫情衝擊和家庭資產負債表上升壓力影響,消費增長總體乏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萬億元,同比下降3.9%。

  產業發展綜合平衡,但高質量生產微觀基礎仍待提升。2020年,中國三次產業都實現了正增長,產業結構呈現平衡、協調的特點。同時,規模以上製造業(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的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企業利潤總額的增速並不成比例,影響了對未來經濟形勢的穩定性判斷。

  金融市場運行平穩,貨幣政策常態化須協調推進。2020年,中國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社會融資總額(增量)平均增速為36%,直接融資渠道均接近或超過該平均增速的水平。2020年納入社會融資總額統計的直接融資規模共計13.68萬億元,同比增長為5.27萬億元,平均增速為39%,超過社會融資總額(增量)的平均增速,占整體融資的比重為39%左右。中國金融市場和融資活動的各項指標正在有序的改善中。

  2020年,異常增長的貨幣乘數主要來自房地產市場。隨著對房地產貸款的渠道穿透和最大信貸比例限制的嚴格實施,中國貸款與存款之間的轉換速度將明顯放緩,從而導致貨幣乘數下滑。央行大概率會從第四季度起直至2022年保持基礎貨幣的適度擴張,以適應房地產調控對流動性的壓力,以及流動性收縮對其他資產價格的壓力。

  財政形勢總體好於預期  多項問題須關注

  文章表示,2020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895億元,同比下降3.9%,較預算收入的180270億元增加2625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588億元,同比增長2.8%,較預算支出的247850億元下降2262億元。全國財政的收支缺口為62693億元,較預算的收支缺口減少4887億元,財政運行狀況總體好於預期。

  中央財政收入增速低於地方,體制靜態調整難度大。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771億元,同比下降7.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0124億元,同比下降0.9%。中央財政收入增速明顯低於地方。從收入占比看,中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國家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45.26%,基本達到財政體制改革預期的目標(中央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45∶55水平。在靜態狀態下,中央向地方進一步下放收入的渠道和能力空間已受到極大壓縮。

  非稅收入快速擴張,財政收入質量值得關注。2020年,中國非稅收入規模為28585億元,較2019年減少3805億元;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15.63%,較2019年下降1.38個百分點。表面上看,中國2020年財政收入的質量在改善,稅收收入占比也在明顯提高,實際上,財政收入的質量仍值得關注。受到減稅降低規模達到2.3萬億元的影響,2019年通過增加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及國有資源、資產收入等方式大幅提高了非稅收入的增速,屬於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舉措,不應作為常例。如果剔除2019年的異常數據,2020年的非稅收入占比明顯偏高,財政收入質量總體下降。

  年末集中支出仍較突出,跨年度預算平衡亟待實施。從2020年12月的數據看,無論是財政收入還是財政支出都保持了快速增長,但財政支出集中增長的情況更為顯著,形成了年終集中支出的局面。12月單月支出規模達到37742億元,2019年12月支出規模為32411億元;單月支出占全年支出的比重達到15.37%,2019年12月的單月支出占比為13.57%。2020年末,國庫政府存款餘額為38682億元,較2019年末的32415億元高出6267億元。為防止資金濫用,保證結餘結轉資金的效率和效果,亟須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2021年財政政策的主要目標

  文章指出,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落腳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應對“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的風險,採取針對性措施,穩固經濟恢復的基礎;二是宏觀政策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既不能收得過快、過緊,也不能超過2020年的政策力度;三是“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確保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可持續”主要表現在支出規模和政策力度。從支出規模上看,政策要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保持政府總體杠杆率基本穩定,合理確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嚴厲管控新增隱性債務,適度加大再融資債券的規模,留出政策空間。同時,還必須保持政策的支出強度,以確保經濟社會總需求的基本穩定,提升企業家信心和平穩資產價格,為下一步化解債務壓力準備條件。此外,在收入增量放緩的情況下,要著力加大預算統籌力度,提升資金的整合能力,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大力盤活存量資金,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能力。

  財政政策“提質增效”要求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提質的關鍵既包括財政收入質量,也包括財政支出質量,還包括債務資金的質量;而增效的關鍵則是在抓好資產使用管理績效的同時,延伸到資金的實際使用支出績效,重視財政資金在合規性下的實際產出規模、效率和效益。提高財政收入質量要求堅持嚴格依法依規組織收入,不允許出現涉企亂收費、亂攤派,也不得出現亂罰款的行為,到期的政府性基金能取消的一律取消,不能取消的也要降低收費標準;提高財政支出質量要求建立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並落實好“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提高債務資金質量要求全面加強債務資金的實施機制,著力在完善債務償還機制和專項債投資項目安排上下功夫,切實提升債務資金的效能和投資效益。在增效的目標下,要著力推進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各項工作,加快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切實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除上述內容外,還必須做好預算統籌平衡工作,將財政增量與存量、中央資金與地方財力、一次性資金與跨年度支出之間的關係處理好,累加政策效力,避免抵銷內耗。

  政策靶向:擴內需 常態化 去杠杆 增收益

  文章提出,基於2021年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建議2021年的財政稅收政策應按照擴內需、常態化、去杠杆、增收益等四個政策取向進行歸類整理,並按照系統管理的要求,形成合力。

  首先,“擴內需”。“擴內需”的重點在於增加消費、擴大投資、穩定就業、完善公共服務等方面。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第一,促進擴大居民消費的財政政策。要著力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加大支持力度,補齊農村流通短板,提升農村地區的冷鏈、倉儲和集合運輸水平。

  第二,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用好中央基建投資、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優化投資結構,重點用於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推進“兩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設。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