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學者駁中美貿易摩擦中“中方立場倒退”說法
http://www.CRNTT.tw   2019-05-13 11:51:24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當地時間5月10日,美國宣布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提升到25%,並威脅於13日就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列出清單。如何看待日益緊張的中美貿易摩擦?1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的中美貿易關係專題研討會在人民大學舉辦,來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社科院、商務部研究院和人民大學的十多位專家從多個視角解讀中美貿易措施與中美關係的現狀。

  對於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原因,美國多名官員聲稱中國“出爾反爾”。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12日表示,“美方這完全是倒打一耙”,美方在談判中提出的要求直指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是中國不會讓步的底線,其指責中方立場倒退毫無道理。“事實正好相反,前幾輪談判中,不守信用、背信棄義、最後一刻蠻橫推翻談判成果的恰恰是美方。”

  美國在揮舞“關稅大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事實上,已經有大量分析人士指出,為美國加征關稅做法買單的最終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12日展示的數據顯示,隨著加征關稅的影響逐漸顯現,美國的貿易條件自去年12月起正在明顯惡化,而中國的貿易條件在去年7月份經受一定損失後,從去年12月份開始逐步改善。

  “從長期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會逐漸傳遞到本國零售商和消費者身上”,高凌雲表示,根據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後測算的數據,90%的關稅實際上都由美國的零售商、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承擔。“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繼續加征關稅,很可能成為傷害自己的七傷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也用一組數據表明,美國對於中國商品的依賴度要大於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根據梁明統計,在加征25%關稅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中,美國需要從中國進口一半以上的有1150項,占全部項目的40%,但這2000億美元商品中,中國對美出口占比超過一半的僅有124項,說明這些中國商品還有充足的出口市場。

  美國挑起的關稅戰不僅損害中美兩國的利益,對於正處於復甦期的全球經濟也造成了消極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是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逆差國,而且美中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合計在50%以上,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帶來不亞於上世紀30年代美國“關稅戰”的混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貿易戰的溢出效應已經蔓延到全球,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了嚴峻的挑戰。

  “極限施壓”是特朗普政府對外談判的慣用手段,但中方曾多次強調,“霸凌主義、極限施壓的做法不會把中國嚇倒,也不會把中國經濟拖垮”。魏建國表示,“中方的抗打擊能力之強是美方沒有料到的”,美方認為先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再加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連續打擊”可以使得中國“暈頭轉向”,“但美方沒有考慮到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韌性如此之強。中國經濟的發展正成為我們的底氣。”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嚴金明也強調,中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和彈性,中國的國內市場需求是巨大的,經濟的發展前景也是樂觀的。今年以來新舊動能轉化進一步加快,為中國經濟平穩開局做出了貢獻,新的產業在蓬勃發展、新的業態不斷湧現,創新創業活躍度增加,企業的活力在不斷增強,中國經濟成功抵禦了各種下行風險的衝擊,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保持平穩運行,市場的信心得到了有利的提升。

  “第十一輪磋商是中美關係的重要轉折點,雙方的亮劍和較量到了白熱化程度”,張燕生認為,中國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中美從非理性對抗走向理性合作會是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過程,但“合作始終是中美兩個大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來源:環球時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