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維持國際收支平衡需澄清三大誤區
http://www.CRNTT.tw   2019-02-28 09:54:29
一個國家要實現多邊貿易平衡,一方面要鼓勵出口,同時也要鼓勵進口,特別是對貿易順差國來說,應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一個國家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是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然而對怎樣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人們通常存在三大認識誤區:一是維持國際收支平衡需保持國際貿易平衡;二是維持國際貿易平衡要求保持雙邊貿易平衡;三是徵收高關稅可以實現雙邊貿易平衡。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東京文章認為,以上看法不僅在理論上站不住,在實踐中也十分有害,亟待予以澄清。

  文章分析,誤區一: 維持國際收支平衡需保持國際貿易平衡

  可以肯定,將國際收支平衡等同於國際貿易平衡是一種誤解。為何說是誤解?只要我們看看國際收支平衡表就清楚了。眾所周知,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外匯儲備”等三個項目,而經常項目(國際貿易)只是其中一項。從邏輯上講,一國對外貿易不平衡對國際收支會有影響,但不能因此就推定該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要理解這個問題,需先弄清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外匯儲備之間的關係。經常項目下的進口,是指將外國商品買入國內;出口則是指將本國商品賣出國境外。資本項目雖不同於貿易項目,但無實質區別。事實上,對外投資也是購買國外商品,只是未將外國商品買入國境內;引進外資也是出口商品,不過未將本國商品賣到國境外。

  若這樣理解,貿易項目與資本項目的關係便一目了然。簡單說,在國際收支表中,貿易項目與資本項目互為消長。比如,中國將100億商品出口到國外,商品離開了國境,在貿易項目的貸方記“100億”;同時出口換取外匯100億,於是在資本項目的借方也記“100億”。反過來,中國將50億外國商品進口到國內,在貿易項目的借方記“50億”;同時由於資本流出50億,在資本項目貸方也記“50億”。

  上面例子中,中國出口商品100億,進口商品50億,貿易項目有50億順差;再從資本項目看,資本流出100億,流進50億,於是資本項目便有50億逆差。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貿易項目有順差,資本項目就會有逆差;反之,一個國家貿易項目有逆差,則資本項目就會有順差。將兩個項目綜合起來,該國的國際收支是平衡的。

  問題在於,當一個國家貿易項目與資本項目同時出現順差或者逆差怎麼辦?這種情況雖不多見,但確實存在。如我國的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就曾出現過雙順差。在此情況下國際收支能否平衡呢?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再分析國際收支表。

  前面說過,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外匯儲備”三個項目,一個國家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同時出現順差,外匯儲備必然增加。要知道,外匯儲備通常用於國外存款,購買外國國債或者公司股票,而購買境外銀行存單、國債、股票皆可取得收益,這樣看,外匯儲備就相當於對外投資。將三個項目結合起來,國際收支也是平衡的。

  “雙逆差”的情形正相反。一個國家經常項目逆差,表明該國進口大於出口,購買了較多的外國商品;資本項目逆差,表明該國資本流出大於資本流入,購買了較多的外國資產。而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同時出現逆差,則外匯儲備減少。這樣將三個項目綜合起來看,該國國際收支也是平衡的。可見,無論一個國家出現雙順差還是雙逆差,皆不會影響該國的國際收支平衡。

  誤區二:維持國際貿易平衡要求雙邊貿易平衡

  將國際貿易平衡等同於雙邊貿易平衡,是人們的另一個認識誤區。長期以來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一個國家對另一國家有貿易逆差,逆差國就吃了虧,順差國占了便宜。實則不然。經濟學證明:國家間開展自由貿易是雙贏,而且國際貿易平衡並不要求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平衡。

  關於國家間自由貿易可以雙贏,亞當•斯密曾作過嚴密論證。他在《國富論》中以制針為例,提出分工可提高效率;並指出分工要由絕對成本決定。斯密的觀點無疑是對的。比如,甲、乙兩個國家,甲種糧食的成本比乙低,織布成本卻比乙高;而乙種糧食的成本比甲高,織布成本卻比甲低。相比而言,甲的絕對優勢是種糧食,乙的絕對優勢是織布。斯密說,只要按各自絕對優勢分工,甲種糧食乙織布,然後彼此交換,雙方皆可節省成本,增加產出。

  後來李嘉圖對斯密的分析作了拓展,指出,決定分工的不只是絕對成本,還有比較成本。要說明的是,無論斯密還是李嘉圖,他們講分工皆有一個共同前提,那就是自由交換。若不能自由交換,即便存在絕對優勢或比較優勢,也不可能有分工。還是舉前面的例子,甲專種糧食而乙專織布,但若甲不能用糧食交換乙的布,而甲需要穿衣服,乙需要吃糧食,甲與乙不能互通有無,當然不可能形成分工。

  可為何說國際貿易並不要求雙邊貿易平衡呢?經濟學解釋是,隨著經濟發展和分工的深化,國際貿易不單是雙邊貿易,而是多個國家一起進行的多邊貿易。特別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產業分工已經全球化,如果兩個國家分別處於產業分工的上下游,兩國間的雙邊貿易就不可能平衡,而且也無需平衡。何以如此?讓我們看下面的例子:

  假定有甲、乙、丙三個國家,它們分別生產棉花、紗錠、布匹。甲將棉花賣給乙,而甲卻不購買乙的紗錠,那麼甲是貿易順差,乙是貿易逆差;乙將紗錠賣給丙,而乙卻不購買丙的布匹,則乙是貿易順差,丙是貿易逆差;丙將布匹賣給甲,而丙卻不購買甲的棉花,於是丙是貿易順差,甲是貿易逆差。若僅從兩個國家看,雙邊貿易皆不平衡,可從多邊貿易看,整體卻又是平衡的。

  懂得了上面道理,就不難明白美國為何對全球100多個國家會有貿易逆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處於國際分工的最高端,而廣大發展中國家處於相對低端;同時,也與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有關。讀者想想,在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國只要印出美元就可在全球採購商品;而其他國家要進口美國商品,首先得出口商品換回美元,這樣美國當然容易出現貿易逆差了。

  再往深處想,雙邊貿易是否平衡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貿易是否自由。只要貿易自由,全球貿易最終一定會自動平衡。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出口的目的都是為了換取外匯用於進口,並通過進口分享國際分工的收益。若一個國家只出口而不從國外進口等額商品,就等於自己主動放棄了分享國際分工收益的機會,請問世上有哪個國家願意賠本賺吆喝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