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沈逸:美媒“驚詫”的背後邏輯
http://www.CRNTT.tw   2018-05-10 10:33:55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中美關係正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客觀現實決定了維持關係良性健康發展,積極管控摩擦,務實解決分歧,對兩國來說都是對外戰略中最為重要的任務。其中,美方如何走出主要由冷戰思維和刻板印象形成的“回音壁”,更加準確認識和理解當下的中國,避免戰略誤判,是實現中美關係良性發展的前提。

  這種基於冷戰思維和刻板印象形成的“回音壁”,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有兩次經典體現:

  其一,在中美就經貿問題進行第一次意見交換的同時,美媒披露的文件顯示,美方要求中國不僅要照辦而且還要承諾不報復,就體現了這種“回音壁”的存在。顯然,無論是起草這份文件的,還是認可這份文件的,都還停留在冷戰時期美國如何處理與日本等國貿易摩擦的刻板印象里,認定中國是新的“日本”,可以任由美國予取予求。

  其二,在中國民航局要求外國公司修訂對台灣的錯誤稱謂之後,白宮發表了將中國維護主權的行為扭曲為“政治正確”的英文聲明。美國駐華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聲明的中文版,並試圖通過對中國網絡治理策略的攻擊進行動員,但得到的反應是壓倒多數的網民對此表示憤怒和不滿。這種非常自然的反應,引發部分美國媒體的“驚詫”,稱聲明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引發了愛國主義的跟帖留言。無論是將捍衛一個中國原則這樣的要求曲解為“政治正確”,還是部分美國媒體的“驚詫”,凸顯了它們對當下中國以及中國網民的認知,繼續停留在某種基於想象建構出來的程度。對中國的發展,對中國網民的成熟度,對中國網絡輿論場自我淨化機制的發展程度,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基於意識形態的傲慢與偏見,加上過度良好的自我感覺,共同構建了一層“回音壁”,阻斷了對真實中國的準確認知。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後成為某種流行標簽的“回音壁”“後真相”,本質上就是各種錯誤知覺在當下的投射與反映。造成這些錯誤認知的原因,包括個體層面的自我中心主義的過度發展,國家層面的基於意識形態和過往歷史經驗共同形成的集體性傲慢與偏見,以及體系層面的力量對比高速變化超越了傳統的認知架構。

  考慮到當前國際體系處於大調整、大變動時期,考慮到國際體系力量對比的迅速變化,修正這種錯誤認知是非常必要的。避免基於錯誤認知對於實體關係的損害,應該是當務之急。修正錯誤認知的方式,不應該是中國改變自己的行為,去貼近乃至迎合美方的錯誤認知,而是美方需要系統性地走出“回音壁”。

  客觀地說,在當今美國,實現起來的難度不小。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讓美國主流媒體大跌眼鏡,但這種帶有巨大震撼性的結果,換來的是美國媒體堅持從俄羅斯黑客干預,“劍橋分析”實施社交媒體操控等外部因素去歸因,而不願意承認自身存在的問題。可見,對中美關係而言,要讓美方能夠實質性地修正對中國的錯誤認知,將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沈逸: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來源:《環球時報》)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