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婉君(台灣流行語,意為網軍),快來給我點贊!”這是台灣選舉各路候選人共同的心聲。自從柯文哲利用“網絡營銷”一舉選上台北市長,互聯網在島內選舉中的作用更為凸顯。
當今世界,社交媒體的功能不斷拓展,企業用它來營銷商品,政治人物用它推廣理念或助選。目前這股浪潮正在台灣發酵。2016年台灣選舉的主戰場,已悄然轉向虛擬的網絡空間,相關政治人物紛紛放低身段與選民套近乎,以期贏得更多網民的選票。
“網絡輿情”
全天運作
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在台灣很流行。據統計,台灣有1500萬臉書活躍用戶,其中1200萬每天都會使用,用戶黏著度高達80%。這群人不論是處在常發狀態的用戶,還是不發言的潛水者,都是不可忽視的“票源”。
為了贏得更多支持,藍綠兩黨不停出招。較早運用社交媒體聚攏政治力量的民進黨,對社交媒體的應用顯得更得心應手。島內有說法:網絡戰“藍是1.0版,民進黨已升級到3.0版”。
2009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下令成立網絡部,選用“神秘高人”擔當主任。目前已發展成用3個部門統籌網絡輿情。輿情部監看電視新聞、網絡實時新聞、談話節目;媒體創意中心收集臉書、PTT(台灣最大的網絡社區)等網絡信息;新聞部接收所有訊息回報並分析是否立即處理。3個部門幾乎24小時運作,一旦發現不利於該黨候選人的言論,立即給予澄清或反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