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江素惠(中評社 黃蔚攝) |
記者:這一次“習馬會”前前後後的操作,有哪些方面給您耳目一新或與以往迥然不同的感覺?
江素惠:最近台灣陸委會公布的民調顯示,有八成台灣民眾支持“習馬會”,七成七的民眾支持兩岸領導人互稱“先生”進行會面,這說明這樣的安排受到了廣大台灣群眾的接受,也反映出兩岸目前在問題處理上越來越務實。北京的處理方式也非常可取,也是同樣以務實的態度推進兩岸的交融。兩岸均克服了過去局限在意識形態的繁文縟節,這便是找到了一個新的境地,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開拓了新的局面和新的展望。
其實,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可以互稱“先生”,從台灣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為過去陳雲林先生去台灣的時候,台灣民眾還非常期待他能稱呼馬英九總統為馬總統,但是現在,大家都能接受了“習馬會”中二位互稱先生,說明台灣的民意也在開始慢慢務實起來,能夠理性地認識兩岸的政治現實,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兩岸相關事務的推進。
另外一點,以前“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辦的時候,民進黨還組團到新加坡場外去抗議。但現在的形勢比人強,如果民進黨依舊跑去新加坡抗議的話只會讓自己吃虧,第一方面的原因是目前民進黨選情很穩固,不需要也不希望這樣的動作影響選情,第二方面,兩岸的交流已經成為主流民意,在選舉的過程當中,他們需要順應民意,如果再出來抗爭就相當於是逆勢而動。所以說,習馬會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讓主流民意真正的表現出來,這也讓未來執政者了解這個趨勢。改變了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慣性。
此外,我還感受到北京領導人比過去展現出更大的自信和更為寬闊的胸懷,所以才會主動促成“習馬會”,雖然時間有點晚,畢竟在關鍵的時刻做出了關鍵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