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定期選舉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機制,然而若所有的政治作為都只是出於選票考量,而不是在解決問題或者創造福利,恐怕就無法達到國父孫中山所說“管理眾人之事”的效果。君不見目前在台灣發生許多光怪陸離的政治事件,莫不與選票考量有關。這也讓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有心人士,對此無不感到憂心忡忡!
大華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就以第一屆東亞青運為例,台中市好不容易爭取到主辦權,卻因為“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遭到東亞奧委會召開臨時理事會決議取消。這不僅對台灣透過舉辦國際性賽事提升國際能見度造成傷害,也導致日以繼夜訓練的青年選手,失去在國際舞台上自我實現的機會,更遑論已經投入卻將血本無回的籌辦經費。
偏偏“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提案人紀政,是過去以優秀運動員身分在世界各國奔走遊說,讓國際奧會在1981年洛桑會議中決議,使台灣得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重返奧會賽事的關鍵人士。如今同一位關鍵人士卻以正名公投案推翻過去的努力成果,怎不令人感到突兀!難怪坊間有媒體以“紀政反對紀政”為題,來評論此怪象。
畢竟即使公投通過後,選手也無法以台灣名義參與奧運,除非台灣先退出奧會,再以台灣名義加入。以台灣現有的國際處境,試問有可能嗎?此種有可能使台灣選手參與東京奧運賽事都會出現問題的突兀舉動,背後的原因肯定不單純。據坊間媒體報道紀政發起正名公投的緣由,是為了藉此拉抬即將在年底選舉中參選台北市議員之姪子的聲勢。換言之,就是出於選票考量。
至於負責公投審議的中選會,日前要求“反核食公投”案提案人解釋:若反核食公投案通過,是否有違反相關國際協定之虞與權責機關應如何做必要之處置。然而中選會卻未要求“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的提案人說明:是否有違反相關國際協定之虞與權責機關應如何做必要之處置,正名公投案不是違反了國際奧會的決議嗎?不是更應該說明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