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蔡政府提出“提高全民薪資行動方案”,中長期要“增加投資”、“加速產業升級”,實際上也無助於改善中位數以下收入的家庭生活。
他指出,要吸引外資,要先問商人如何看台灣?台灣的市場規模有限,在性價比的考量下,必定是優先投資具有較高利潤的高科技、金融服務業等,對本來就是較高所得者有錦上添花功能,但對處於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及勞工,無法雪中送碳。
其次,在台投資要考量台灣對外幾乎沒有FTA(自由貿易協定)、沒有RTA(區域貿易協定);以食品出口東南亞為例,35%關稅與17%的增值稅,成本就比別人多了52%,試問有多少產品在國際市場能比別人多承擔 52%的成本?這又與蔡政府政治凌駕於經濟,有很大的關係。
至於“加速產業升級”,黃煒能說,產業升級政策,在台灣歷經李登輝 、阿扁、馬英九,到現在的蔡英文總統,已經喊了30年,卻沒有具體的成效;主要原因是台灣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無力投入研發;大企業的產業價值鏈則是全球布局,談產業升級,幾乎只有大企業放在台灣的研發部門可以對應,這也無助於薪資所得在後段班的族群。
“愈南部,痛苦指數愈高。”他表示,投資與產業升級的困境,在南台灣尤其嚴重,高雄本該是南台灣經濟的火車頭,但產業發展遲滯、外移,人口外流,都市人口被台中超越,高雄市的立委還減了一席。民進黨在南台灣民意支持度鬆動、逆轉,已經在反應了人民的心聲。
黃煒能認為,反觀大陸日前推出的31項惠台措施,以及廈門對台的60項措施等,相對的,更能鎖定中、低收入的族群;舉凡個人的就業、創業學習,以及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的獎助、融資貸款等,針對性就更明顯了。很多人看到了台灣的困境,現在出現的人才西進、青年學子加速到大陸求學,已經用腳做出決定。
他認為,大陸的惠台措施能否發揮作用,一方面要看台灣人民的抉擇意願 ,另一方面要看大陸能否具體落實。當有台灣有人想要西進時,能有接洽的窗口、平台,將可加速惠台措施的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