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親上火線宣布青年低薪解決方案。(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5月15日電(記者 張嘉文)為解決青年低薪問題,行政院長賴清德在蔡英文總統就職兩週年前夕宣布政策利多,14日召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將以短中長期十大方向改善低薪問題。但由於具體實施方式與內容被質疑太空泛,加上推出的時間點巧合,免不了被質疑是為了即將到來的520以及年底選舉而畫的大餅。
此次行政院提出的十策略,在解決低薪的短期措施包括公部門主動解決低薪、薪資列入政府採購及頒發獎項之加分項目、鼓勵企業加薪、薪資透明化、提高時薪。長期方案則包括增加投資、加速產業升級、降低受薪階級負擔、提升人力素質、縮小學用落差。
賴清德說,短期解決低薪的方案是公部門主動解決低薪等,但長期還是要增加投資,台灣的問題還是投資不振,因此政府提出5+2創新產業,盼能增加投資,增加工作機會,進而提高薪資水準。
其中,“副院長” 施俊吉還指出,台灣去年實質總薪資已來到42,271元,創歷史新高;今年首季實質總薪資每月則為59,852元,再創18年來同期新高。但這樣的數字,和基層民眾的實際感受相差甚遠。
薪資統計上常見的名詞,像是“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及“總薪資”等。主計總處表示,“薪資”指的是指廠商支付員工的工作報酬,包括本薪、按月津貼等俗稱“月薪”的經常性薪資,以及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紅利、績效獎金和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但不包括個人其他來源所得,例如股息、利息或租賃等收入,扣除物價影響後,所得到的數據就是“實質總薪資”。
而單看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去年平均39,953元,年增1.82%,雖然創下17年來最大增速,若加入物價影響,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7,781,依舊不及2000年37,801元,換句話說,這樣的薪資成長,等於追不上物價攀升的速度,也讓薪資倒退17年。
綜觀這些低薪解決方案,以及行政院提出的漂亮數字,方案實際施行的進度時程規劃模糊,且當中許多法令規章也還沒完成,因此這些解決方向是否正確,仍有待觀察。漂亮數字雖然可以宣揚政績,但如果離基層感受太遠,離人心也就更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