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台灣陶藝學會理事長李仁嵋。(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1月19日電(記者 趙家麟)以柴燒茶具聞名於兩岸的前台灣陶藝學會理事長李仁嵋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他預期2020年會是大陸經濟發展“蹲下再躍起”的關鍵期,也是台灣藝術家關注大陸藝術市場變化的機遇。
出身南投中寮鄉的陶藝家李仁嵋,投入陶藝創作逾25年,以柴燒茶具聞名兩岸,除了擅長的柴燒之外,也運用黑陶、白瓷、岩礦和類鐵器等材質,創作風格多元。18日起在台南吳園公會堂旁的百年柳屋舉行陶藝作品個展並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到他近年來對兩岸藝術市場變化的觀察。
中共十九大明確的訂出2020年是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各項經濟改革都在啟動;而伴隨經濟發展跟著逐漸活絡的藝術市場,對李仁嵋而言,視為藝術家一波新的機遇。
李仁嵋表示,大陸經濟這幾年整體來說是增速放緩的趨勢,但從藝術市場的變化看,他對大陸整體經濟走勢的解讀是“蹲下是為了跳得更高,並看好2020年會有經濟的大反彈。”
李仁嵋指出,藝術市場在經濟景氣好的時候,充斥了流行、炒作氣氛,大陸如此,台灣的市場起伏更是明顯;但這4、5年來,隨著大陸經濟成長速度的緩和,藝術市場雖也跟著冷卻一些,但基底仍在。
但李仁嵋說,大陸藝術市場的起落終究還是有基底的,當流行的東西消失了,有綿長美學特色的作品則會存活下來,從基底也看到了大陸藝術市場的支撐點與未來可能的發展。
他觀察,兩岸的競合,大陸在工業、科技的多個領域已超越台灣,但台灣源源不斷的創作力及文化創意仍有不可被取代的特色,迄今仍保有很大的活力。主要原因在於台灣受外來風氣影響,融合各方文化,就像海綿一樣持續不斷的汲取不同文化特色。
李仁嵋說,在亞洲,中國大陸是經濟文化發展最重要的指標地區。經濟的再出發,第一波會先表現在硬體建設,第二波才會反應在軟實力的文化藝術領域,他認為,經濟發展“蹲下在躍起”的時間點應該就在2020年。
他認為,台灣服務業的發展比重大,但服務業還是要有在地資源的配合,甚至還有地域的限制,經濟可發展的腹地有限;但藝術與文化創意就沒有界線,大陸的地夠大、人夠多,二、三、四線城市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李仁嵋表示,台灣藝術家的創作活力強,陶藝創作的水準已受國際重視,從藝術市場看台灣藝術家的發展空間,如何在大陸經濟新一個躍起的階段找到機遇,應該思考自己所的擁有與缺乏的條件,找到永續發展的憑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