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載在F-15戰鬥機上的日本空射小型無人機TACOM。資料圖片 |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報導,日本防衛省正在探討於今年引進具備攻擊能力的無人機,並將在2035年前後裝備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戰機。
近年來,日本不斷加強軍事實力建設,對外強化威懾遏制戰略,並有針對性地加快自衛隊裝備升級速度。其在無人機領域也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發展計畫。日本現行《防衛計畫大綱》確定了加速推進無人機國產化的方針,明確提出“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革新推進裝備無人化”。
技術儲備啟動較早,但至今未能批量裝備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就著手推進無人作戰飛機的研發。1988年,由陸上自衛隊技術研究本部牽頭,富士重工作為主承包商,開始自主研製首型作戰用無人直升機,用於執行前沿偵察和炮兵校射任務,但直到2004年才完成試飛進入量產交付階段,命名為“遠距操縱觀測系統”。這種無人直升機機長3.8米,旋翼直徑1.2米,機體全重275千克,最大速度135千米/時,最大續航時間3小時,可遂行全天候圖像偵察以及核生化探測任務,並能以日本73式卡車作為平台實施機動。
20世紀90年代末,日本又秘密研發了一款亞音速多用途空射小型無人機TACOM,其主要是作為建立自主無人機生產技術體系的技術驗證機,用於完成無人機研製的一些基礎課目驗證。該機最初的設計為折叠機翼,可通過傘降回收,並以F-4EJ“鬼怪”戰鬥機等作為母機進行過多次飛行試驗。
此後,日本自衛隊又於2004年提出“驗證無人機系統”項目,集中解決包括自行滑跑起飛在內的飛行控制和圖像傳輸清晰度等問題。機身全重619-700千克,最大飛行高度12000米,工作範圍在400千米左右。設計上,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具備自主起降能力,能在夜間和復雜氣象條件下進行圖像偵察,並可進行實時指揮控制或圖像傳輸。截至目前,該機仍處於技術驗證階段,僅生產了4架,但由這款無人機試驗的技術如自主控制、隱形設計、發動機匹配等,已被用於日本國產裝備的研發。
服務威懾遏制戰略,強化智能化技術發展
日本防衛裝備廳在2016年推出無人裝備技術發展規劃《未來無人裝備開發願景——以無人機研發為中心》,計畫分兩個階段實現無人作戰飛機的國產化,其中第一階段是到2026年前的10年左右時間,實現短期目標,即“獲得能夠與有人機協同、體系化作戰的無人機”;第二階段是到2036年前的10年左右時間,實現長期目標,即“獲得為遂行打擊高價值目標任務、與有人機協同集群作戰的無人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