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燈鐘。(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2月17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總統拜登於除夕當天首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長達兩小時。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雙方談話內容為何,外界無法詳知,因為美中官方釋出的訊息各有立場,但從拜登選在除夕與習近平通話,就可視為善意之舉,若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打算尖銳,大可不必領袖通話,顯然,拜登有意與中國打交道,美中關係有望轉圜。
劉燈鐘也提到,拜登的舉動對奉行“親美反中”的蔡政府而言,無疑是需要注意的警訊,從拜登上任後督促兩岸談話,稱蔡為“台灣民選代表”,到除夕的美中領袖通話,在在顯示拜登政府在兩岸間選擇打交道的對象是北京而非台灣,雖然並不代表台美關係會因此倒退,但在拜登對中國採取理性的競合互動下,蔡政府“親美反中”的路線行不通,兩岸政策勢必需要檢視調整。
劉燈鐘,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中華卓越青工總會會長。曾任中國國民黨青年部副主任、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委、兩岸青年交流推動小組副召集人。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關係、台灣憲政制度、政黨與選舉、國際治理。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晚間進行首次通話,時間長達2小時,據大陸官媒及華府對外釋出的談話內容指出。中方呼籲,美中恢復合作,修復全球前兩大經濟體間的關係。白宮則稱,拜登在農曆新年之際向中國人民問候和獻上祝福,也針對北京的經濟做法,以及香港、新疆、台灣等議題表達關切。
針對習、拜首次通話,劉燈鐘表示,解讀美中官方對外公布的談話內容,意義不大,因為兩邊各有立場,不過他認為,從拜登願意與習近平通話,且又是選在除夕當天,該舉動就已釋出程度上的善意,可以注意的是,中國隨然不在拜登首波通話的邦交名單內,但華府將中國提出來,並在重要的傳統中華節慶進行領袖通話,其實也代表美國對中國的重視。坦白說,若拜登對中政策選擇尖銳,大可不必與習近平通話,所以無論談話內容如何,該舉動都是遞出橄欖枝。
劉燈鐘說,美中領袖通話,就是美中關係轉圜的開始,接下來可以觀察拜登的政策走向調整,例如,近期華府已針對美國境內孔子學院的管制措施檢視鬆綁,就是明顯跡象,未來美中貿易協議的執行方針、國際氣候變遷、新冠肺炎防疫等議題的合作,都是可以判測的指標。
兩岸關係方面,劉燈鐘表示,美中關係若轉圜,兩岸關係必然受到連帶影響,尤其對蔡政府而言,更是需要注意的警訊,過去在特朗普任內,蔡政府極力傾美,配合特朗普的反中路線,疏於經營兩岸關係,但拜登上任後,首先拋出“兩岸促談”,又稱蔡英文總統為“台灣民選代表”,加上美中領袖通話。
顯然,相對台灣而言,拜登更有意與北京打交道,從拜登的舉措可以看出,拜登理性看待中國的崛起,也明白許多議題方面,美中競合遠比對抗來得有好處,拜登身為經驗老道的華府建制派菁英,“務實外交”必然是優先選項,既然拜登政府對華政策不再尖銳,蔡政府也就失去“親美反中”的利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