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賣給台灣這麼多武器,讓兩岸非和平時間到來可能縮短?黃介正說,不敢講時間縮短,但是特朗普答應賣給台灣的東西,台灣拿到武器後,都還需要花4至8年慢慢消化。台灣能夠完全接收、處理美國對台軍售,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過,他也說,隨著拜登上台,對中國壓力是比較小一些,沒有那麼大的急迫性,美國外交政策的可預測性增加,傳統的外交手段策略會相對比較明顯,比較不會像特朗普不可預測性極高。
拜登上台對中國態度轉變,會不會讓蔡英文總統在兩岸關係重新論述?
黃介正表示,蔡英文總統2016上任後,兩岸調整的機會一直是存在,只是蔡必須考量民進黨內的想法,以及整個社會可以接納的程度,並非蔡英文總統在2020年拿了817萬票,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加上明年是中共建黨100年,接著台灣陸續展開2022年地方縣市首長選舉布局,調整的空間不大。
他也說,對美國人來講,美中關係是一個框架,在這個框架下去看台美關係,也就是說台美關係從屬於中美結構或中美關係,所以在中美關係還沒有釐清以前,美國不可能片面的、單獨的,在對台政策上面做出跟令人驚訝政策。
他提及,1990年代兩岸、兩會斷線的時候,確實是兩岸都在爭取美國的支持,所以戰場是在華盛頓。可是現在來說,美國自己“公親變事主”,美國自己也在中美對抗的架構裡,美方就無法置身事外去處理兩岸關係。
拜登上來是否會形成中美共同處理台灣問題?黃介正認為,中國一定認為台灣問題是內部問題,何必跟美國商量,所以還是等中美自己架構出來後,才會有兩岸關係的進一步改變,因為中國跟美國雙方認知不同,也難以形成這樣的模式。
他提及,90年代基本上中國對美國、台灣對美國,雙方都在加強關係,所以美國是在一個圓規的頂點位置,才會說90年代戰場是在華府,美國處於關鍵地位。但現在美國跟中國雙方成為戰略競爭對手,雙方要怎麼重建互信?雙方又怎麼願意共管台灣?上一次共管這種概念出來的時候,是因為阿扁既得罪北京,也得罪華府,那時沒有所謂共管的問題,就是扁得罪雙方,那時候美國也希望台海能夠維持一定的穩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