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俊久:美國“規鎖”行為邏輯反映政策變化
http://www.CRNTT.tw   2020-07-14 00:19:20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俊久進行主題為“美國對華經貿規鎖:典型事實、行為邏輯與戰略約束”的講座(圖片:講座截圖)
國際關係學院2020年夏季學期系列大講堂之“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圖片:講座截圖)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實習記者 潘瑩琪)7月13日,國際關係學院2020年夏季學期系列大講堂邀請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俊久進行主題為“美國對華經貿規鎖:典型事實、行為邏輯與戰略約束”的講座。在講座的第三部分,李俊久教授在帕特南的雙層博弈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全面詳實的圖表數據分析了美國對華經貿規鎖戰略背後的行為邏輯,他認為,在政府、企業、勞工層面,在宏觀、微觀角度,特朗普政府與之前的美國政府發生實質性變化,這是中國在決策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的。

  李俊久認為可以用帕特南的雙層博弈理論來分析美國對華經貿規鎖的行為邏輯。一方面,從美國政府和戰略學界智庫的角度來看,美國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技術崛起的“威脅認知”是一個重要的博弈層面,這是一種大國戰略競爭的“權力邏輯”。另一方面,美國企業界、工商界、勞工界對中國產品和中國市場的“損益認知”是另一個重要的博弈層面。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美中經貿往來越來越深入,美國企業、工商界、勞工界對與中國交往受損程度和獲益程度的認知對比,往往會使其受到是要加大美國企業和勞工的自我保護,還是要力促中國開放市場的“利益邏輯”的影響。

  李俊久引用法利德·扎卡利亞的文章內容:“美國在經濟層面對中國提出的幾乎每一個指控——強制性技術轉讓、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對外國企業設置進入壁壘、對當地企業的監管偏袒,和20世紀80、90年代日本面臨的情形何其相似。華盛頓患上的新的中國恐懼症,歸根結蒂是因為中國是美國自1945年以來未曾遇到過的競爭對手。與德國、日本和韓國這些以往崛起的同盟國相比,中國不僅在體量上大得多,也身處美國的聯盟結構和影響範圍之外。”與美國的同盟國德國、日本和韓國不同的是,中國不僅在經濟體量上龐大,且它不處在美國聯盟結構和影響範圍之內。日本實行的是依附於美國的安全政策,在此基礎上實行自主的國際經濟政策;而中國實行的是獨立的安全政策和融入世界體系的國際經濟政策,面對美國打壓時中國有足夠的底牌能夠與美國既合作又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