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總統 |
中評社香港8月11日電/作為一個領導人,必須有高度、氣度、格局與包容胸懷。有高度,他(她)可以調和社會對立;有氣度,他(她)可以雅量接受批評檢討;有格局,他(她)可以平衡推動重大改革;有包容胸懷,他(她)可以化解族群撕裂。大華網路報10日發表時評說,可惜的是,蔡英文總統上任3年多來的表現,讓人民感受不到這些領袖特質;這也是她在歷次民調中,不滿意度始終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看看蔡英文總統甫上台就推出的爭議性政策--強行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鎖定最大在野黨,成立黨產會進行“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無情追殺,違憲違法毫無節制;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設置的“促轉會”,做法也是如出一轍,還惹出“東廠事件”,使得以調查與還原歷史真相、回歸公平正義為目的之“促轉會”,徹底失去公信力,並掀起朝野爭議與社會對立,完全背離了原先制定法令的初衷。試問,身為政策主導推動者的蔡英文總統,高度在哪裡?
時評說,執政者面對民意監督,虛心反省、檢討改進,本屬民主常態,需要的是氣度;但人們看到的是,從不認錯的蔡英文總統,即使因九合一敗選辭去民進黨主席,心里頭仍然自認帶領台灣的路線正確,一切都是人民跟不上她的腳步。在回應對手批評時,蔡英文總統向來是態度強硬反擊,理不直卻氣壯,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不禁令人疑惑:她的氣度在哪裡?
格局器小狹隘,則導致蔡英文總統推動重大施政出現盲點。以年金改革為例,她自認為是做了前幾任總統不敢做的事;事實是,指年金制度面臨破產的壓力,根本就是一種政治騙術,真正目的係在於獲得最大的選票利益。學者專家即指出,政府對軍公教年金支付的正確觀念應該是“法定給付義務”,不能用“潛藏負債”來混淆視聽,讓“法定給付義務”的責任,透過污名化年金成為國家負債,同時讓不了解真相的民眾,誤以為軍公教年金導致國家財政破產,一切目的只為了不給付軍公教,而年金改革的結果,已嚴重損毀政府信賴保護原則。如此只為特定政治目的,卻失去社會均衡、缺乏公義的粗暴改革,其格局又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