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總統昨日(左)視察海巡救生演練,帛琉總統雷蒙傑索(右)也陪同。(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蔡英文總統日前提出“有國際觀”、“能夠承受壓力,推動改革”、“團結黨內”等總統三條件,並說答案就是她自己。這番話無疑是針對賴清德而發,本屬民進黨內事務,但事關大選,當然應該檢驗事實。
大華網路報今天專欄說,蔡英文總統以一介學者,沒有地方派系山頭支持,在2008民進黨跌到谷底之時接任黨主席。一路戰來,幾經波折,雖然2012大選依舊鎩羽,終於在2014九合一選舉板回一城,繼之又在2016總統和立委選舉中大勝,從而首度全面執政。由這個角度來看,不管黨內各個派系是否真的對她服氣?還是因為她大權在握所致?至少蔡英文總統“團結黨內”的能力,不能說是太差。
至於改革方面,蔡英文總統上台之後,包括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設置黨產會、清算國民黨、併水利會等等,確實推動不少,蔡英文總統也以此洋洋自得,去年九合一選舉前就揚言“年底選舉就是要證明政府的改革是對的,改革是重要的,改革也不能走回頭路”。但其動機可議,成果也乏善可陳,九合一選舉的結果更證明,絕大多數的選民非但不滿改革,而且十分討厭民進黨,連蔡英文總統本人都不得不承認,改革是導致民進黨敗選的重要原因,顯然失敗的改革,難道還要繼續推動嗎?
更值得商榷的是,蔡英文總統所謂的國際觀。按照她的說法,台灣外部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更應該要強化跟國際的連結,讓國際理念相同的國家,共同捍衛民主價值和區域的穩定和平,這需要熟悉國際事務,懂得跟其他國家折衝協調的人。看似不無道理,其實破綻百出。
首先,中國大陸對台灣不是威脅,而是機會,馬英九執政八年已經證明這一點。退一步想,大陸對台灣縱然存在威脅的可能性,但如何使威脅極小化,而讓機會極大化,正考驗總統的本事,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兩岸關係持續緊繃,台海局勢日益嚴峻,試問,區域是越來越穩定和平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