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106年歷史的台中市農會,前身為台中廳農會、台中州農會、台中縣農會,長期為台中藍營紅派培育許多政壇大咖。(中評社 林谷隆攝) |
中評社台中2月22日電(記者 林谷隆)擁有106年歷史的台中市農會,前身是台中縣農會,位在前台中縣政府所在地豐原,與舊台中縣各區農會互動非常深,過去也是台中藍營紅派長期經營的根據地,也為紅派培育許多人才,包括前台灣省議長蔡鴻文、前立法院長劉松藩之父劉雲騰、前台中縣副議長蔡政郎等人,都曾在台中縣農會擔任要職,奠定紅派發展基礎。
在台中市22個基層區農會裡,除了梧棲、龍井、烏日、東勢、新社、大安等6個區農會總幹事是偏黑派外,其他區域大多都是親近台中藍營紅派,所以台中市農會過去與紅派的互動也是相當密切,包括前台灣省議長蔡鴻文、前立法院長劉松藩之父劉雲騰過去都是擔任過縣農會總幹事。去年剛卸任總幹事的蔡政郎,過去也曾任台中縣副議長,也是被視為是紅派重要人士,這讓台中市農會過去成為培育紅派青年人才的重要之處。
雖然目前台中市在政黨輪替,由民進黨林佳龍執政之後,過去在台中政黨有絕對影響力的派系政治已經式微,但依稀可以從這是基層農會改選,嗅到一絲紅、黑派系運作的痕跡。
台中市農會前身是創立在1912年的“台中廳農會”,名稱雖是台中,但一開始會址設在彰化後來才遷至台中,並改制為“台中州農會”。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為求社會安定,仍保持農業會組織,本會暫由台中州接管委員會派員接管,其後名為“台中縣農會”,轄內包括有57鄉鎮農會,基層會員164,953戶,水稻耕地面積87,927公頃,其他耕地面積4,764公頃。
一直到1949年,才將原本的大台中縣(日據時期的台中州)劃分為: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等四個行政區域及農會,“台中縣農會”的轄下變成21個鄉鎮農會。到了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原台中市農會改制為台中地區農會,原台中縣農會則成為直轄市底下唯一的市集農會,底下加入台中地區農會,一共有22個基層農會。
目前農會法規定,全台農會分成三級農會,最基層為鄉(鎮、市、區)農會,其次是縣(市)農會及直轄市農會,最上級是前身為台灣省農會的“全國農會”。而上級農會以其下級農會為會員,例如直轄市農會的農民代表都是由基層農會推派,所以台中市農會與台中各地的區農會互動相當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