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更加開放 大灣區人才應雙向流動
中評社記者: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周年,您認為這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怎樣的發展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賦予了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您認為香港應該如何在新定位中尋找更多新機遇?
蔡冠深:2019年,國家發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但我們發展得很好,2022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3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11%。和全球四大灣區相比,大灣區相對年輕,但已經具備其他灣區成功的要素,包括全球金融中心我們有香港,創新能力我們有深圳,廣東9個城市亦提供了製造業全產業鏈的支援。如果我們能更加開放,吸引更多外資到大灣區來發展,一定會發展的更好。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賦予了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香港作為灣區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加強區域合作。我們有一些非常好的機遇,比如我們有從廣州東莞到深圳香港的新科技走廊;我們作為國際化金融中心,在吸引外資、人才方面有優勢。如果我們可以做好“灣區通”,不光是地理上高效便捷地通關,還有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專業資格職業互通,以及更重要的是跨境數據的互通,從數據跨境流動的非經濟性共同關切入手,提出數據跨境的中國方案,以早日實現數字治理國際規則“領跑”。
中評社記者: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日前表示要攜手港澳加快建設大灣區高水準人才高地,對此您之前也曾表示應做到人才的雙向流動,可否請您再具體談談對於這方面的想法?
蔡冠深:對於高水準人才的招攬,無論是廣東省還是香港都是不遺餘力。香港人才可以與大灣區,尤其深圳對接,至於內地精英亦可來港發展,在河套區做到人才流動,事實上,河套也正在成為“科創人才高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共有5家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香港是自由經濟體,稅率低,人才可以自由進出,對全球人才都有吸引力。港府自去年推出高才通計畫之後,已經收到超過24萬份申請,其中也有不少人才已經落戶香港,這些人才是對香港產業發展,尤其是創科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的補充。
此外,我提出的人才雙向流動,還包括高質量的基礎勞工。近年來香港服務業、建造業等不少行業勞動力短缺現象已越來越嚴重。目前香港常住人口衹有750萬,相比較於廣州一千八百萬、深圳一千七百萬人口的規模,難以承擔世界級大都會、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中國對內對外雙循環經濟新格局的戰略樞紐等要求。所以人才的流動,雙向都要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