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原駐華大使宮本雄二(中評社 海涵攝) |
財政部原部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表示,中日經濟結構高度互補,這是兩國經濟關係良好發展的基礎。中日兩國良好的經濟關係是比較效益選擇的結果,實現了雙方互利共贏。中日分別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兩國經濟總量占東亞國家的80%,雙方成功合作對促進東亞各國相互開放、經濟一體化有重要意義。中日兩國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也有不少爭端,但在經濟關係方面都主張全球化、支持區域經濟一體化、並努力構建開放型的世界經濟。需要注意的是,各國的政策都需要在政治因素、安全因素和經濟因素之間取得平衡。近年來,日本加大了對華高技術產品設備技術出口管制力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追隨美國而為之,將經貿關係泛安全化。“日本社會意識相對較為務實,中日兩國有必要也有可能去落實45年前締結的和平友好條約。”
日本原防衛事務次官西正典說,冷戰結束後,美國承擔起了支撐和運作世界體系的責任,這應該肯定,但是也有它獨斷的一面。但是目前問題是美國已經疲於扮演這樣的角色了,現在美國優先主義已經成為其國內一股強大的政治潮流,這是美國國內政治的問題,但同時也對國際社會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嚴重影響。對此,我們應該去探索新的機制,這是現在最重要的一個運營國際社會治理體系的課題。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張沱生表示,近二十年來,中日關係幾經起伏,曾兩次惡化,兩次好轉。當前,兩國關係又再次趨向惡化。前兩次中日關係惡化的原因分別有歷史問題、島礁爭議以及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如今中日關係面臨困難的原因卻更加複雜多樣,又加上了中美關係惡化,台海形勢緊張及全球疫情造成兩國社會與人文交流長期阻斷等。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在世界、地區及中日兩國關係均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中日雙方必須堅持和平友好條約初心,並以其基本精神為指導,為維護世界與地區的和平發展、維護兩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承擔起重要責任。首先,雙方應共同為爭取俄烏戰爭、巴以戰爭早日停火止戰並建立起公正持久的和平機制做出積極努力;其次,雙方應就避免冷戰擴展到亞太地區作出重大努力;第三,中日兩國要為維護和加強全球及東亞核安全機制開展合作;第四,中日必須加強危機管控意識和危機管控機制建設;第五,中日需攜手應對日益嚴重的非傳統安全挑戰;第六,針對網絡、人工智能等新安全領域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日應積極開展雙邊對話合作,並通過多邊國際機制共同制定新的國際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