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明(中評社 蔡卓君攝) |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助理記者 蔡卓君)8月17日下午,全球化智庫(CCG)和人民出版社聯合在北京CCG總部舉辦新書發布會暨CCG創辦15周年系列活動,活動發布了全球智庫研究最新重磅圖書《大國智庫2.0》,來自國內20多位中國智庫領軍人物和智庫相關領域資深研究學者出席活動,並圍繞智庫建設與創新發展展開熱烈探討。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明主要圍繞智庫發展的“兩個改變和三個著力點”展開說明。
孫明表示,“兩個改變”即為如今國際輿論環境的改變和智庫建設背景的改變。第一,國際輿論環境的改變,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以來,西方動用輿論武器,全方位、全天候、全領域地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2018年《紐約時報》在一段時間之內,十篇報導中有六篇都在抹黑中國,可以想象,如今現這個數字應當是有增無減。再者,西方輿論非常喜歡報導新疆,前不久的新疆喀什的古城保護,我們派了調研組去查看,發現古城保護的個性化定制等方面做得很好,所以我們邀請了許多國外媒體前來採訪報導,但是最終發現西方輿論卻都在批判古城保護,認為這抹去了維吾爾族的特色。最後,前不久阿根廷前駐華大使卸任回國後寫了一本書名為《靜悄悄的入侵》,是關於中國軟實力影響力上升的,整體基調和表達相對客觀的,但是依據這個名字其實可以發現傾向色彩非常明顯。不難看出國際輿論環境較之於之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第二,智庫建設的背景改變,在國際形勢及輿論大環境變化下智庫建設面臨新的破題需要,疫情三年以來,三個群體對中國的形象影響較為突出:第一,是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自“一帶一路”後,中國企業對於中國的形象塑造影響較大;第二,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包括留學生、青年群體,以及走出國門的遊客等。第三,走出國門的中國智庫,據悉70多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建設了智庫700多家,平均下來每所高校有10家智庫,30多個省級行政單位布局建設的新型智庫也納入了省級重點,平均下來每一個省有十多家,除此之外,在中國智庫體系建設中像CCG這樣的社會智庫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故而中國智庫的未來擁有巨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