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教訓 合成謬誤釀成製造業空心化
http://www.CRNTT.tw   2023-08-21 00:13:24
日本經濟發展的深刻教訓之一是:要避免政策的合成謬誤造成製造業空心化。
  中評社╱題:“日本教訓 合成謬誤釀成製造業空心化” 作者:趙宏偉(日本),日本法政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

  【摘要】聚焦於日本產業脫實向虛的三十年過程和機制,及其中的美國要素。日本的教訓是政策的合成謬誤釀成製造業空心化。美國要素是作爲學術權威、領導權威,作爲打壓脅迫之霸權,推動日本也推動自身脫實向虛,陷入製造業空心化的困境。應引以爲戒的首要課題就是如何避免合成謬誤。

  日本,不僅日本,歐日美排座次,產業脫實向虛很嚴重,製造業空心化成常態。相關的事實、數據等,已有爲數衆多的研究。“製造業空心化”也是歐日美自身創造的關鍵詞,自特朗普以來,再建製造業已成爲歐日美的社會共識和國策;因此,本文不再合唱“脫實向虛很嚴重”,直接把焦點聚光於日本,探究其教訓,以爲己戒。

  日本教訓,可以歸結爲一句話:合成謬誤釀成製造業空心化,釀成日本自認的經濟發展失去三十年。

  一、“合成謬誤”

  “合成謬誤”之詞並不見於日本學術界;這一關鍵詞的出處在中國,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翌日召開“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官方解讀,初次提出“合成謬誤”一詞。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複雜系統,要防止出現合成謬誤,不把分兵把關變成衹顧自己不及其餘,避免局部合理政策疊加後造成負面效應。要防止分解謬誤,避免把整體任務簡單一分了之。”

  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在全國政協,張連起常務委員做官方解讀,再次指出:“提出六個統籌意在破解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在兩難或多難問題的約束條件下求得最優解或次優解。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質與量、供與需、局部和全局、國內和國際、當前和長遠。”“堅持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既考慮了明年經濟工作的年度特徵,也是近年來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既聚焦統籌兼顧,又注重抓住重點,做好逆週期和跨週期宏觀調控,十個指頭彈鋼琴。”①

  提出“合成謬誤”這一新概念,意指各個政策無一錯誤,但是“合理政策疊加後造成負面效應”,所以必須“十個指頭彈鋼琴”。“十個指頭彈鋼琴”一句,在前述連續兩年的官方解讀中都使用了,這原本是1950年代毛澤東談工作方法時所提倡的。

  “合成謬誤”一詞不見於兩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官方文件,卻見於官方解讀。可以理解爲,官方認知“合成謬誤”是國民經濟運營中的大問題,衹是不宜在官方文件中定性經濟運營陷入“合成謬誤”。

  二、日本教訓

  從“合成謬誤”的理論觀察日本產業脫實向虛過程,即各個政策無一錯誤,可是“合理政策疊加後造成負面效應”,其日本教訓可以歸納如下。

  1.照搬西方黑板經濟學,身陷理念謬誤

  必讀的西方黑板經濟學是學術正確的,如常識性的三大產業的逐次進化,各領風騷,並沒錯。2500年前第一產業的中原農業革命,開闢了農業經濟時代;250年前第二產業的英倫工業革命,開啓了工業經濟時代;30餘年前美國始發的資訊數字智慧革命,使第三產業的服務業獨領風騷。日本緊隨美歐,以服務業已佔GDP60%、70%、80%為榮;這才是發達國家,是高薪白領社會;發展中國家是賣苦力的工業藍領蟻群。脫實向虛被譽爲滄桑正道,蘋果模式之無工廠製造公司被捧為製造業經營的最高境界;所謂騰籠換鳥,轉移、淘汰低中級產能蔚然成潮。

  邁向發達國家,服務業會漸次佔到GDP60%以上,這是產業發展規律,確實沒錯;但這不等於政府該推波助瀾,忽悠全天下脫實向虛。中外讀書人都知道中國古書中倡導“重農輕商”,又都認同因此中國曾經工商落後,落後挨打這一黑板歷史學的定論。殊不知,“重農輕商”既是倡導,是政策,就説明古代社會有重商輕農傾向,甚至嚴重到皇帝、輿論必須時時宣講“重農輕商”的大道理。君不見,大秦拜豪商呂不韋為相,豪商是必求一統中華,統一天下市場的,更去開拓陸海絲綢之路,邁向世界市場。中國皇帝正是因爲面對盈利豐厚的商業和強盛的豪商,祭起了“重農輕商”之倫理、之國策。“重農輕商”即是古代的“重實輕虛”,古代商人們也都置買些田地,兼職地主,列伍實業。

  今日中國政府不似日本被西學的“脫實向虛光榮”所忽悠,時時倡導重視實體經濟,走在了滄桑正道上。一時期發生的所謂騰籠換鳥,轉移、淘汰低中級產能,有幸在數字智能化的大潮中,又有華爲組20餘軍團引領各行各業產業升級,中國企業走上了低中產業高端化的新路,礦工、機工、織工、製衣工、冶煉工也開始白領化,勞動生產率邁向高度化。

  2.從崇尚產業政策,轉向跟風新自由主義

  日本從美崇美,在前述美國推波助瀾的脫實向虛大潮中,又染上了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否定產業政策的價值。1+1大於二,合成謬誤構成了壓縮日本經濟發展的負能量。

  “產業政策”一詞,甚至是日本發明的,原名是“通商產業政策”,日本政府裏曾設有“通商產業省”。產業政策,簡而言之,是用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開拓包括供給和需求的整體市場環境,促進產業發展。1970年代美國便有查默斯·詹森《通產省與日本奇跡》、傅高義《日本第一》賣成世界名著,將日本產業政策譽爲日本模式。2010年代日本前通商產業省高官和經濟學者共著大部頭《日本通商產業政策史》。但是,這是以頌歌作挽歌了,通商產業省早已改爲現名“經濟產業省”,這亦是日本輕視產業政策,轉向新自由主義的一個標誌。前述書籍亦都在中國作爲世界名著出版。

  1980年代英國撒切爾政府和美國里根政府起始,西方掀起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日本或從美或崇美,跟風新自由主義,轉爲以實施產業政策爲恥了,覺得應該跟著美國更先進一些了。

  搞產業政策並沒錯,隨著經濟發展,需更加改革開放亦沒錯。事實上,否定產業政策是一個僞命題。美國鼓吹新自由主義,對外又是為美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一項產業政策。

  市場決定資本配置之市場決定論是客觀存在,沒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無處不在;關鍵是在什麽市場時空之中,實行何等產業政策,用看得見的這隻手如何開拓市場環境,這才是對政府能力的要求,而不是放任政府能力劣化,放棄政府能力。

  3.屈從美國打壓,自毀產能,錯反壟斷

  “門戶開放”是上世紀初以來的美國傳統國策;上世紀70年代以來,面對日本紡織、汽車、家電、半導體等產業制勝美國市場,美國一貫要求日本自身“市場開放”,進口美國貨。日本國內市場一貫封閉保守,應該改革開放,沒錯;但是前述“脫實向虛”、“新自由主義”+“自毀產能,錯反壟斷”,1+1+1大於3,合成謬誤,日本的製造業就被打殘了。

  衆所周知,1970年代日本紡織品制勝美國市場,美國訓斥日本產能過剩,必須反壟斷,消減產能,減少對美出口,不然就不簽字歸還琉球條約;日本佐藤榮作首相被迫簽了日美紡織品密約。

  1980年代,日本汽車、家電、半導體等制勝美國市場,美國逼日本必須消減產能,減少對美出口,反壟斷,開放市場,增加美國汽車、家電、半導體進口。日本更爲難了,美國當時也沒有賣得出手的有質有量的汽車、家電、半導體呀!汽車和家電是直接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日本人不似中國消費者還崇拜過一時期美國車,日本對美國零關稅,美國車、家電在日本也賣不出去。時至今日,美國車在日本年賣衹有1000多輛,也就是駐日美軍買了。

  世人皆知1985年美國率英法德逼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逼日圓升值,以打擊日本出口之事;其實,赴會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切腹自殺之心都有了的事兒是美國里根政府揚言會宣佈對日本汽車加徵100%關稅。近年美國對華貿易大戰,動輒加徵25%關稅,令國人驚詫,可比之於對它盟國日本,美國對華還是英雄氣短了。後來,美國知曉對日本人賣美國車實在無望,衹好取消了這項荒唐要求。

  史記日本半導體製造從壟斷世界走向衰落的分水嶺是那著名的1986年9月日本通產省·美國商務部《日美半導體協議》,那協議是要求日本必須反壟斷,進口20%的美國半導體。當時美國也沒生產多少半導體,日本衹好出口半導體再加價買回來用,算是付了上數量的錢給美國了。

  日本進一步改革開放,以及日圓升值,並沒錯;但是,日本屈從美國打壓,自毀產能,錯反壟斷,對企業來説,便使之失去了擴大投資、提高產能的發展預期。企業都是因國內產能過剩才轉向國際市場,國內違反市場決定資本配置的市場規律,由行政判斷資本不可無序擴張;企業便會形成不可強出頭的消極心態,喪失銳意研發、參與國內國際競爭、勇於獨領風騷的企圖心和精神氣。譬如,日本半導體業甚至把半導體製造技術賣給三星、台積電等外企,不約而同地轉向了半導體製造設備及材料的研發製造,轉去做不顯山漏水的隱形小巨人了。其實,美國產業也在那兒脫實向虛呢,半導體還是需要有人去做的,結果這個生意讓三星、台積電等得到機會,接了過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