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從尹錫悅試圖“擁核”看美韓日軍事同盟合體 作者:劉瀾昌(香港),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
【摘要】韓國總統尹錫悅試圖“擁核”,炒作韓國“一年內可製造出核武器”輿論,引來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緬因”號停靠釜山海軍基地,且首爾從原來堅決反對日本將福島核污水排入海的立場後退,東亞地區陡增“三核危機”。梳理“三核危機”的演變發展可見,表面上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的矛頭是指向朝鮮,他改變了前任總統文在寅的“北方政策”,企圖“以核抗核”,因此也順從美國總統拜登的要求而向日本“屈辱外交”。然而,實質上是配合了美國的全球戰略和印太戰略的實現,那就是促使美韓軍事同盟和美日軍事同盟合體,形成“亞洲北約”的核心。
美韓《華盛頓宣言》美方承諾對韓“延伸核威脅”,但是仍然禁止韓國研製核武。白宮也以“韓核”和“日核”作為對華關係的交換牌。日韓之間存在的歷史恩怨和經濟競爭性大於互補的結構性矛盾,阻礙美國打造“美韓日”新三邊關係。韓日如堅持奉行“倚美抗華”路線,不但導致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也必然阻礙其本國經濟發展。
一、東亞地區的“三核危機”
韓國總統尹錫悅訪問美國最令亞洲以致全球不安的是,他竟然在哈佛大學演講時宣稱韓國“一年內可製造出核武器”。接著,《釜山日報》稱,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緬因”號將於5月中旬抵達韓國釜山海軍基地。還令韓國人也日夜不安的是,隨後日本岸田文雄首相訪韓,首爾從原來堅決反對日本將福島核污水排入海的立場後退,改為派專家現場考察日本對核污水處理準備為其背書。東亞地區不啻陡增了“三核危機”,並且是現實危機。
梳理“三核危機”的演變發展可見,表面上韓國現任總統尹錫悅的矛頭是指向朝鮮,他改變了前任總統文在寅的“北方政策”,企圖“以核抗核”,因此也順從美國總統拜登的要求向日本屈服。然而,實質上是配合了美國的全球戰略和印太戰略的實現,那就是促使美韓軍事同盟和美日軍事同盟合體,形成“亞洲北約”的核心。
事實上,美日韓軍事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向前推進。
美韓領導人4月26日發表《華盛頓宣言》,美方承諾對韓“延伸核威脅”,強化向朝鮮半島部署戰略武器。接著,美方時隔四十多年首次在韓部署戰略核潛艇。而據美第七艦隊發佈消息稱,在4月中旬美韓日三國潛艇指揮官已一起前往關島海軍基地並登上“緬因”號潛艇出海。美軍方強調,此舉體現美日韓之間的特殊關係。
五月底,美韓日將在濟州道以南公海上聯合實施海上攔截演習。這是繼4月17日在朝鮮半島東部公海進行應對朝核威脅的反導聯合演習之後,又一次的三國聯合軍事行動。
六月初的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美韓日三國也磋商建立即時共享朝鮮導彈情報三邊機制的細節。朝鮮導彈預警資訊,包括發射地點、飛行方向和落點,以及導彈探測、追蹤和交戰情報等。
同時,韓美“核諮商小組”(NCG)機制,日本方面表示“不會立即參與”, 但若把重點放在核威懾協商機制框架,也不排除日方今後參與的可能性,未來有可能發展為“美韓日安全協商機制”。
4月28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稱,韓國內有輿論主張應該獨自研發核武,表示韓國能夠在短時間、甚至一年內擁有核武裝。表面上看,尹錫悅不過是引述國內輿論,然而實際上正是表達他的內心想法。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國家安保室諮問委員、外交部政策諮問委員康埈榮在尹錫悅訪美後接受香港中評社記者訪問時稱,“韓國作為分裂國家,與其他國家不同,數十年來一直受到朝鮮核威脅的困擾。當然,如果韓國能獨立解決朝核問題雖然更好,但朝鮮擁有韓國沒有的不對稱戰略物資“核武器”。能夠抵消這種情況的辦法就是韓國也擁有核武器”。事實上,尹錫悅也在一次國防會議上提出過“一年內擁有核武裝”的可能性,而哈佛的說法實際上使他成為近幾十年來唯一將此擺上檯面的總統。可見,“擁核”已經成為尹錫悅政府認定的方向,衹是美國沒有答應。
韓國曾在20世紀70年代考慮過發展核武器,當時甚至實施了一項秘密計畫。但美國發現後對韓發出通牒:要麼首爾繼續搞下去,美軍撤走;要麼讓美軍留下,並為韓國提供核保護傘,也就是這次韓美簽署的《華盛頓宣言》的“延伸核威懾”同等的概念。當時,韓國不得不聽美國的話,如今尹錫悅更要聽拜登的話。拜登繼續禁止韓國私自研製核武器,作為回報,承諾提高“延伸核威懾”的力度。
事實上,尹錫悅謀求“一年內擁核”也不是完全式的無厘頭,韓國《東亞日報》就詳盡報道過支持尹錫悅“擁核”的代表人物、首爾大學原子核工程系名譽教授徐均烈提出的理據。其一,韓方已掌握了“乏核燃料棒”再處理及濃縮技術。其二,若對已關閉的月城核電站1號機組和仍在運行的20多座核電站的“乏核燃料棒”再處理,就有足夠的鈈。若加班加點半年內可獲得6公斤的鈈。其三,同時亦可自行濃縮鈾,韓國原子能研究院就“從研究角度出發”,以鐳射濃縮方式成功進行了武器級鈾的生產實驗。因此,可在6個月獲夠3枚核武器使用高濃度鈾,製造出爆炸當量2萬噸TNT的核彈。其四,引爆原子彈的引爆彈也能在12個月完成。其五,可以不用真實的核爆試驗而用超級電腦模擬代替,進行性能驗證。徐均烈預計:首枚實驗用核彈完成後兩三年,韓國可批量生產重量為50公斤-60公斤的小型化戰術核武器,可以由韓軍戰鬥機或“玄武”導彈攜帶使用,用以對抗朝鮮的“火山-31”小型核彈頭。
然而,大部分韓國專家並不願意走上“以核對核”的道路,極力在技術層面反對。即使是尹錫悅政府控制的韓聯社,也發文批判“擁核”面臨非常多的困難。其一,韓國“乏核燃料棒”的技術衹在試驗室成功,但是離大規模提取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其二,《韓美原子能協議》約束韓方不得生產和使用高濃縮鈾,也就是說美國有條約約束韓國,韓國沒有實際上偷偷操作的空間。韓國原子能科研人員曾以實驗的名義秘密濃縮了0.2克鈾,被發現後引發國際譁然。當時美國曾強硬主張要把該事件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討論處理,最後韓國政府不得不公開向國際社會道歉並承諾“不再犯”。其三,韓國目前沒有獲得高濃縮鈾的圓心分離機核心設備,要得到也不容易。其四,韓國的起爆裝置技術也處於初級階段,要達到成熟的程度,還要有較長時間的提升。韓民族和平研究所所長鄭旭湜表示,關於韓國自主研發核武器,有很多主張沒有得到驗證,而建立核彈頭研究、開發、製造設施需要相當多的費用和時間。韓國國家安保室長趙太庸公開表示,即使擁有可以進行核武裝的技術,但如果進行核武裝,韓國在政治、外交和經濟上都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所以,尹錫悅在哈佛大學所稱的“一年內擁核”,筆者認為更多的成分是對拜登政府表示不滿。
二、“核冒險”是一張臭牌
然而,韓國反對尹錫悅“擁核”政策,更從政治和戰略層面分析,認為尹錫悅實際是完全拋棄了文在寅的“棄核”路線,反而陷韓國於更大的核危機之中。
筆者聽一些韓學者講,文在寅的“棄核”政策的基點,第一,判定北面的核武器,並不是用於對韓,而是首先對美,對付美國的所有的威懾,包括核威懾和常規武器威懾。所以,平壤投入钜資發展洲際導彈,目前擁有的“火星18”已形成對美本土威懾。因此,早些年美國叫囂的對朝“外科手術”,如今再也不提了。第二,平壤的核武是對付日本以及駐日的美軍,故此朝鮮也在中程導彈下功夫,目前已有“火星8”超高音速可變軌導彈,日本的現有防空體系難防。韓國方面承認,平壤的“火星8”導彈,速度已經遠超5馬赫,重要的是其滑翔飛行戰鬥部與中國DF17導彈的氣動設計雷似。韓軍其實對日本也不滿,說朝鮮的中程導彈已經多次飛躍日本領空。韓方還說,儘管東京圈有美國的“愛國者”防衛,但是防不住“火星8”。第三、首爾在朝方常規火炮飽和打擊範圍之內。目前,朝鮮在三八線的突出部,距離韓國首都首爾不到80公里,朝軍藏在深山里的155榴彈砲和長程火箭炮,都可以對首爾有效打擊。於是,實際上一旦南北再發生衝突也很難打到核戰。第四,既然美國承諾提供核保護傘,何必韓國自己再弄。第五,韓國“擁核”,既增加了朝核存在合法性,也反而升級了半島的核風險。因此,不管如何艱難,“棄核”才能獲得安全,核對抗則反而是升級“核風險”。
如果尊重客觀事實,因為朝鮮已經是事實的“擁核國家”,儘管美國和北約不會承認。但是,從某種意義說,朝鮮的核能力,不但超越巴基斯坦、印度和以色列,甚至已經超越法國和英國。因為,朝鮮不但核彈頭微型化,而且在核載具上,既擁有洲際彈道,也有中程導彈。重要的是,朝鮮的中程導彈,已具有超高音速以及可變軌的能力。而美國現在還沒有解決超高音速導彈的問題,法國和英國就更別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