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至君說,我們無法回避“後真相”時代,那麼應該如何聽?如何看?如何思考?她認為,中日兩國的主流媒體主要應做到三點:
第一、堅持新聞專業主義,擺事實,講道理,以真實構築誠信。在國際關係新聞中,不真實是痼疾,以不真實的新聞來攻擊對方,是最為常見的新聞行為,而作為“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的主流媒體,應該做到:原則不動搖,真實不偏廢,這樣才能使受眾看到真相,了解事件全貌。
第二、構建一定的正面報道架構,創造善意正循環。中國人講究“和”,我們中評社的新聞情感因素最重要的內涵也是“和”。多年來,中評社在處理國際關係新聞的時候,都是以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全球化、支持人道主義、反對戰爭、反對逆全球化為準則的,對此是表達正面的情感因素的,實踐證明,我們也確實發揮了正向的功能,起到正向效果。因此我認為,媒體應該是遏制傲慢與偏見的壓力器,我們應該尋找善意,哪怕是中日關係最惡劣的時期,中日之間也一定有善意,但是如何讓善意流露出來、交匯起來,則需要新聞媒體發揮傳播和激勵的作用。
第三、中日兩國的主流媒體應具備和平反戰與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大局觀。中日之間確實有著複雜的歷史和情感因素,但媒體人應客觀面對史實和中日關係之間遺留的核心症結,不回避,不歪曲,不炒作。中國人常說的“不忘初心、以史為鑒”也就是這個道理。2022年,世界目睹了俄烏戰爭,當熱戰又一次發生在身邊,我們應該對此足夠警惕。戰爭百害而無一利,沒有人可以承擔這個惡果。所以媒體作為政府和國民、知識分子和普羅大眾之間的橋梁,更不應質變為“促戰”的工具,而是要有更高的格局,要將和平發展放到最大的位置。
郭至君認為,面對破壞中日關係的極端民粹主義思潮,中日主流媒體工作者需要正面迎戰。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希望兩國關係可以在雙方媒體的努力下,變得更加穩定,更加有建設性。
“中日媒體對話會”始於2017年,旨在為書寫新時代下中日兩國關係新篇章搭建交流平台,目前已成為兩國相關領域媒體人士及專家學者探討中日關係、提升和凝結共識、不斷增進兩國互信的深層次、專業化對話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