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道格拉斯·狄龍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線上直播截圖) |
德國國際事務與安全研究院院長沃爾克珀斯稱,新冠疫情如今已成為革命性力量,加速了世界局勢的變化進程,並且也體現出目前國際組織的弱點和優點。但它也帶來一個問題,即改變了國際秩序的本質,比如說國家之間可能會爆發武裝衝突,或者有些國家之間會有更多的競爭和對立。新冠爆發之前,由於國際組織與國際條約的弱化,基於規則國際秩序已經收到衝擊。但新冠的爆發使全球進一步質疑目前國際秩序的效率和作用。中國把“疫情應對”作為一個在全球樹立榜樣的重要方式,但美歐等國家難以完全符合中國這種應對模式。因此,之後中美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特別是在11月的美國大選時。
關於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新冠很大程度加劇了部門上的逆全球化,比如供應鏈的縮短,及各國更強調經濟彈性。但選擇性的逆全球化會威脅到國際安全和國際公共衛生。另外,新冠疫情一定會帶來國家內部和各個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加劇,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會受到沉重的打擊。總之,新冠的持續會對於全球合作有更高的要求,國際公共衛生領域應該有更多的多邊主義合作。國際社會也需要取得更廣泛的認同。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談到,要回答“世界是否走向新冷戰?”這一問題,必先了解冷戰、後冷戰和後疫情這三個時代的特點。對於全球格局,後疫情時代或將回到冷戰式的兩極格局。但因中美都不具備絕對強大的實力,全球領導權、主導性的意識形態、國際勢力框架等領域都很難出現陣營化的對抗,而會更接近“失序”狀態。閻學通認為,國際秩序中會出現一些不樂觀的變化。隨著世界被重新定義為高度數字化的國家與數字化不足的國家,霸權戰爭和代理戰爭將減少,但網絡空間的爭鬥會愈發頻繁。在此背景下,國際組織的作用將會愈發減小、國際協議的約束力亦將逐漸下滑。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不會忙於“站隊”,而“兩邊下注”、“騎牆”的行為則會成為國際局勢中的主流。
綜合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閻學通認為今後的國際秩序將是“不講信用”的秩序。今後十餘年中,世界很可能不會出現強有力的全球領導。後疫情的世界將逐步“失序”,但未必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新冷戰。
(記者 郭至君、徐夢溪、李娜 實習記者 呂佳臣、馮埴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