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研究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更好理解中國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進一步探索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和路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總是相伴相生。隨著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市場化應用,新產業不斷湧現,傳統產業持續升級,產業結構因而被不斷重塑。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產業結構加速演進並呈現出新的特征。其中,尤為顯著的就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對產業結構演進的重大影響。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曉東文章表示,產業結構升級,本質上是產業體系中相對較為高級的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的過程,其發展方向是高技術化和高集約化。由於現實經濟活動的連續性,產業結構中各產業之間以及產業內各構成部分之間,並非絕對割裂而是存在著複雜而密切的內在聯繫,產業結構升級呈現為複雜的系統演化過程。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基於互聯網平台進行資源配置,催生出新的產業,為傳統產業提供轉型升級路徑,進而對產業發展以及產業結構演進產生影響。
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深入研究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更好理解中國產業結構在調整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進一步探索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和路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機理
文章介紹,數字經濟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學界較為關注的課題。早期研究大多從數字產業化或者產業數字化的單一視角來研究二者的關係。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日漸深入,綜合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來探討二者關係的研究成果逐漸豐富。
從單一研究視角看,數字產業化通過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產業數字化通過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和效率提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從綜合研究視角看,數字經濟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動能,能夠推動產業結構向技術含量更高、環境友好型的方向演進,是中國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驅動力。
數字經濟能有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有其內在機理。歷史經驗表明,技術進步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驅動力,同時會帶來經濟範式的變化。在新的經濟範式下,新興產業往往會超越傳統產業逐漸成為產業體系中的主導產業,並通過產業關聯、技術擴散等效應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使產業結構向更高水平升級。就數字經濟而言,其以數據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的高效清潔、低成本、可複制以及可海量獲取等特點克服了傳統生產要素的固有缺陷,且能有效解決工業經濟時代邊際報酬遞減等問題,是能夠引領產業結構升級的新動能。在實踐中,相較於農業和服務業,製造業是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主要領域。
關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基本方向
文章分析,數字經濟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向刺激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不斷重塑產業結構的形態。
數字產業化孕育新產業,對產業結構產生影響——
數字技術通過產業化發展成為新的產業。經過信息技術幾十年的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已較為成熟,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迅猛並正在引領數字經濟的發展潮流。這些新的產業使產業結構的內涵日益豐富。
數字技術催生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進而形成新的產業。相比於以企業價值創造為中心的傳統商業模式,數字技術催生出以客戶價值創造為中心、基於互聯網創新的商業模式,緩解了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社會福利無謂損失等問題,增加了商業利潤、激發了商業活力,進而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產業形態。
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產業結構產生影響——
產業數字化催生了可感知的智能生產模式。在生產工藝方面,基於數字技術與工業軟件的增材製造技術,突破了傳統減材製造技術難以生產複雜結構部件的約束;在生產工具方面,工業機器人快速發展,甚至逐漸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和決策能力,其廣泛應用代替了大量重複性的人類勞動。
產業數字化塑造了可視化的產業組織模式。作為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的平台和載體,工業互聯網實現了生產者、消費者、供應商、設備和產品的聯網,搭建了人、機、物對話的框架,成為信息的“匯集池”和資源的“匹配器”。每一個參與主體不僅能夠了解與自己有直接業務關係的合作者,而且能夠清晰地辨識與其存在間接關係的各類主體,同時實時監控物理設備運行狀況,從而做出精准的戰略決策、推動運營優化。
總的來看,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兩個基本方向。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起了門類齊全、規模龐大的工業體系,但是產業整體的數字化水平依然較低,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將會極大地改變中國的產業結構。今後一個時期,需在大力發展數字產業化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並加快產業數字化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