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大華網路報今日時評說,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日前接受聯合報專訪,談到民進黨世俗化後,他與這個黨不再熟悉,並對綠營政媒關係的發展表示憂心。羅的專訪,並未引發各界關注,綠營也沒有太多討論,卻點出了民進黨政治操作的問題所在。
其實,羅文嘉接受聯合報專訪,本身就是一個政治動作。1988年台北市市長選舉,民進黨籍市長阿扁尋求連任,身為競選總幹事的羅,以聯合報對陳的報道偏頗為由,跑到聯合報報社前撕毀報紙,並發動退報救台灣。
那場選舉,阿扁敗選,由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勝出,但羅文嘉跟聯合報對幹,企圖以政治干涉媒體的舉動,則讓台灣政壇與媒體界開始注意其效應。日後,民進黨人也常用對媒體抗議這一招,拉抬低迷的選情或聲望。
當時,民進黨對抗媒體的訴求,係認為執政的國民黨在媒體界擁有優勢,使綠營人士難以獲得正面報道,便以“黨政軍退出媒體”為訴求,加以新聞、傳播學者也隨之呼應,儼然是政界、學界聯手合作而形成的主流運動。
在黨政軍退出媒體這場運動中,固然有建構公平、開放的媒體環境等理想色彩,但取得媒體發言權,甚至握有影響力的慾望,卻逐漸壓過理性的思維,導致運動最後變質為民進黨假媒體正義之名,實則掌控媒體的政治操作。
也因此,當國民黨從媒體界退出,如中視、中廣、中影讓售給民營企業,中央社、中廣海外部轉型為公有媒體,以及文工會弱化、新聞黨部裁撤等,民進黨卻反其道而行,強化與媒體聯繫,更坐視其黨員、支持者經營媒體。
民進黨立委蔡同榮創辦民視、前立委康寧祥開辦首都早報,成為民進黨喉舌重鎮,還有自立報系、自由時報、三立電視等媒體偏向綠營,台灣媒體市場也成為藍綠有別,及至民進黨2000年首次執政後,藍綠媒體更為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