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出席“馬習會三週年政策研討會”並致詞。(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7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今天上午在“馬習會三週年政策研討會”指出,政府的兩岸政策失敗,讓民眾不滿、不耐,也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他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維持現狀這一點非常重要,可是蔡政府似乎卻不知道,也迄今無法提出取代“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
“習馬會”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今天屆滿三週年,馬英九基金會上午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行“馬習會三週年政策研討會”,馬英九親自出席致詞,提出“馬習會”與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性。
以下是馬英九致詞全文:
三年前(2015年)的今天,我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面,我們兩人在全球媒體的見證下,“穿越66年的時空,伸手相握,握著兩岸的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期盼共同努力,為兩岸萬世開太平。
壹、穿越66年時空 馬習會搭建和平大橋
回顧“馬習會”對於兩岸關係發展,達成幾項重要成果:
第一,這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雙方領導人第一次的會談,讓全世界都看到,海峽兩岸領導人已經建立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端的機制。
第二,這是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23年來,兩岸領導人第一次同時聯手為“九二共識”背書,認定它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我更在當時正式會議中說明“我方”“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會表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因為這都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允許的。
第三,“馬習會”為兩岸搭建了一座跨海的和平大橋,建立起雙方領導人對等尊嚴、平起平坐,當面對話的新模式,也讓未來的領導人得以遵循比照,延續和平交流與互利雙贏。
“馬習會”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兩岸雙方七年多來共同努力耕耘、累積了足夠的政治互信後才得以實現的成果。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曾評論,“馬習會”是中國大陸從1980年代以來,就兩岸最核心的主權議題上所做的最大讓步。
不過,很遺憾的,雖然“馬習會”為兩岸搭起和平之橋,但隨著政黨輪替,台灣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不願接受“九二共識”,使得兩岸喪失共同的政治基礎,和平發展的願景也就此落空。
貳、拒絕九二共識 兩岸情勢嚴峻
“九二共識”是1992年兩岸之間實質的政治協議,蔡政府不認同“九二共識”,等於是片面廢止協議,兩岸因此失去了互信,隨之而來的就是雙方關係惡化,不但官方的互動完全終止,並對台灣民生經濟、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產生巨大衝擊。
這兩年,我們看到大陸來台的訪客大量減少,今年和前年相比,估計減少200萬人次,幾乎腰斬,交通、餐飲、旅館、百貨、民宿、夜市等觀光產業都受到重大衝擊,有的已經陷入困境,求售無門。過去日月潭、阿里山陸客人潮洶湧的盛況已一去不返,有當地商家告訴我,他們現在幾乎是週休五日;而各種農漁產品無法銷往大陸,更讓農漁民生計受害,苦不堪言。剛才放映的影片,真實反映了台灣社會所遭遇的衝擊與民眾的心聲。
過去因兩岸關係改善而產生的外溢效果,也不復存在,台灣已連續兩年無法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這是我國從1971年失去聯合國代表權後,暌違38年、經我國費盡心力爭取、得以自2009年起連續出席8年的重要聯合國專門機構;另一個暌違42年後能再次參加的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我們也同樣無法出席。兩年多來我們還失去了5個邦交國,更有6個在無邦交國的代表機構被要求更名,其中一個甚至被迫遷離首都;另外,還有44家國際航空公司的網站上,我國的名稱被矮化,國際空間受到大幅緊縮。
在兩岸冷對抗之下,很多兩岸事務大陸不再與台灣諮商,不但單方面啟動靠近台海中線的M503航路與三條聯絡線,又頻頻派出軍機繞台飛行;另外,還片面提出惠台31項措施,吸引台灣人才,並單方面對台胞提供“居住證”;在外國被捕的我國籍詐騙犯,各國多是逕自遣返大陸,不再“我方”商量,2009年兩岸建立的共同打擊犯罪機制因此中斷。面對種種不利狀況,蔡政府除了口頭抗議外,可說是束手無策。
兩岸關係在我任內8年曾經達到60多年來最和平繁榮的階段,如今逐漸煙消雲散,兩岸本來可以共存共榮,但現在卻如同寇讎,怎不令人痛心?兩岸的未來,怎不令人憂心?
參、兩岸政策失敗 奢談維持現狀
現在兩岸關係日益惡化,不見改善跡象,多份民調都指出,大多數民眾對於政府的兩岸政策感到不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蔡英文總統不斷強調“維持現狀”,但主張維持現狀民眾的比率卻明顯下滑,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甚至顯示,支持兩岸“未來統一”的比率超越“維持現狀”。
陸委會8月份的民調除“永遠維持現狀”由前年(2016.08)的三成一大幅跌落至二成三(23.2%)外,並是23年來首見支持“盡快統一”(4.5%)超越“盡快宣布獨立”(4.1%);陸委會本(11)月所公布的最新民調更顯示,主張兩岸“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的有一成六(16%),是近10年來最高,也是10年內首次高於“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14%),這次民調還顯示,主張“儘快獨立”的民眾達8.6%,同樣創下10年來新高。
很顯然的,政府的兩岸政策失敗,讓民眾不滿、不耐,也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
我要再次強調,要維持兩岸現狀,就不能拒絕“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彼此是“相合則旺,相離則盪,相反則傷”,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維持現狀這一點非常重要,可是蔡政府似乎卻不知道,也迄今無法提出取代“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
肆、回歸憲法架構 思考兩岸未來
根據1991年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兩岸關係的憲法定位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根據此一定位制定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是推動兩岸關係的重要依據,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依據,才能達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憲法與“九二共識”是一體的兩面,回歸到憲法架構下推動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才能夠順暢發展,這才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最佳策略。
1991年修憲時,憲法增修條文序言特別提到,“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增修本憲法條文如左”,所以中華民國憲法當然“不排除國家統一”,但並沒有訂定時間表,同時,未來不管哪一方提出有關國家統一的方案,都必須採取和平的方式並遵守民主的程序,循序漸進,才能讓台灣人民接受;而到目前為止,相關條件都還沒有成熟,需要兩岸積極創造有利條件。
我們認為,依據憲法的精神,思考兩岸的未來,我們不能排除統一的選項,但絕不會推動台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也反對使用武力,換言之,我們目前以“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的原則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對台灣才是最佳選擇。
我也要再次提醒,第一,兩岸都應該正視“一中各表”的法理基礎與正面價值,尤其大陸官媒及部分人士不要無謂的攻擊“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是拒絕台獨的最佳屏障,唯有中華民國存在,台獨才不可能實現,“一中各表”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二,兩岸關係要改善,兩岸必須自行協商,無法假手美國、日本或其他第三國。依賴第三國介入,可能並無幫助,甚至有負面效果。這一點美國與日本都十分瞭解,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都肯定並鼓勵兩岸以和平方式自行協商解決雙方的歧見,而不願介入。美日兩國對“馬習會”的正面肯定,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