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22日電/中國時報22日發表社論說,蔡英文在記者節茶敘上主動提及兩岸關係,除了重申維持現狀和在當前憲政體制下發展兩岸關係以外,也再度強調推進兩岸對話交流需要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是雙方共同的責任,似乎是針對大陸所稱兩岸溝通停擺責任完全在台灣一方的說法。不過當記者問到沒有九二共識怎麼辦時,蔡英文卻又回到520講話,指其已經盡其所能把雙方立場拉近。
社論說,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大陸從未放棄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努力,也部分認同蔡英文的就職演講,認為增加了“依據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用詞是一種進步。但大陸也注意到,蔡英文還是在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因此大陸的回應指這是一份未完成的答卷,希望蔡英文可以繼續向前走,讓雙方產生交集。
大陸並沒有在520講話之後立即採取強硬措施,正是不願雙方關係倒退的善意之舉,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民眾如果關心大陸網路輿論,會發現愈來愈多的武統言論甚囂塵上,而大陸網民對台灣的態度也愈來愈不友善,愈來愈充滿反感,這是幾年前還不存在的現象,台灣朝野及社會大眾應生警惕。但即便在這種輿論氛圍下,大陸官方也沒有藉“民意”之名對台灣採取敵對行動,甚至在發生雄三飛彈誤射及火燒車事件,我方應對荒腔走板,大陸卻選擇克制,盡可能避免輿論朝敵視台灣的方向發展。蔡政府應該正視、接受並回應這份善意。
社論說,結果顯然不是如此,蔡英文上任以來的種種作為讓人深感憂慮,文化部和教育部大開歷史倒車,“去中國化”的行動此起彼落,新政府對“轉型正義”和清算國民黨黨產全力以赴,讓人不僅看到民進黨對國民黨的仇視,更讓人注意到背後的去中國化邏輯。事實上,國民黨過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種種能力,現在都被汙名化為親中賣台,國民黨為台灣創造的和平紅利,也被新政府逐步消滅殆盡。不僅如此,在對外關係上,蔡政府一再向美、日靠攏,甚至連前往太平島宣示主權的漁船都要假行政執法名義處罰之,與其說是依法行政,不如說是向美、日交心,證明自己無意與大陸聯手共同捍衛南海主權,這無疑讓台灣內部的愛國者心寒,看在大陸眼里,更是十分不友好的舉動。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馬紹章在其新著,將扁時代的兩岸策略總結為“穩定”與“區別”兩手策略。“穩定”是為了證明其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區別”則是創造多數的策略,執政初期以“穩定”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則愈來愈凸顯“區別”,更重要的是,“穩定”策略是虛是表,表現為不作為,“區別”則是實,表現在作為,是以虛掩實,以表蓋里。檢視蔡英文現階段的做法,也可發現其有類似的發展趨勢,對大陸的核心關切都在虛與委蛇、以拖待變,實質行動則與大陸漸行漸遠。洪奇昌最近表達其對蔡英文走阿扁老路的擔心,可見關心兩岸前途的人們都已注意到這個嚴峻問題。
社論說,雖然蔡英文言必稱兩岸溝通互動是兩岸共同的責任,但事實上大陸一直在盡責,反而是蔡英文一直在迴避,更未如其所言那般已盡其所能。但兩岸之間的問題終究不可能一直久拖不決,大陸的民意沸騰也很容易傳導至政府決策層,讓暫時的克制不得不退卻,轉而對民意做出回應,這絕非兩岸關係之福。蔡英文的曖昧模糊,也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失據,遲遲不確定兩岸政策意向,其內部的激進派也有心推她一把,讓其走向公開台獨路線,無論是台聯與時代力量為反對而反對,還是民間團體的入聯倡議皆是新一輪的施壓。若蔡英文再不做出決斷,她將面對更大的內部壓力,反而讓自己失去迴旋空間。
社論說,蔡英文若想避免重蹈阿扁的老路,就應該採取實際行動為兩岸關係的改善做出努力,民、共互信嚴重不足,不斷的口頭論述不會讓大陸感到放心,更何況現在蔡政府連口頭的善意都鮮少出現。蔡政府只有在內部施政層面克制去中國化的衝動,在對外政策上做好美、日外交和兩岸關係的平衡,在兩岸究竟是什麼關係的問題上,以更清晰的態度回應大陸的關切,才能讓兩岸之間的距離拉近,從而為兩岸官方互動的重啟創造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