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柴電潛艦部分,早在2001年美國就已經同意出售,但這14年來一直沒有進展,與美方國內不再生產柴電潛艦有關,因此決定採取雙軌政策,一方面推動國內自製潛艦,二方面也不排斥向外採購。無論如何,要發展自製潛艦技術,就像當年爭取不到先進戰機時,自己發展“經國號”戰機,現在也成為空軍的主力。
他強調,事實上,台灣的防衛不是光靠武力,還需要其他條件配合。現在的策略有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兩岸關係的和解,使雙方關係發展到一個程度,讓雙方都不會想用非和平的方式改變現狀,這是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就是增加中華民國對國際社會的貢獻,所以一再強調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人道援助的提供者、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的創造者”,最後要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透過這五個角色來使台灣變成國際社會的資產,而非負債。
第三道防線才是“國防”,這要靠取得武器,台灣無法完全自製,所以要向外採購。“國防”最主要的目標,以軍事而言,是能夠發展有效的嚇阻力量,不一定要很龐大,但是“小而強、小而精、小而巧”是必要的。
美媒問,有關台灣做為“和平締造者”的部分,您本身在釣魚台列嶼議題方面就是專家,有關這個議題您的想法是什麼?
馬英九指出,對於釣魚台列嶼議題,在主權的主張從來沒有放棄過,他認為主權無法分割,但是海洋的資源可以分享,因此從漁業切入,先與日本簽訂漁業協定,解決40年來的爭議,使得雙方漁民都可以受惠,但不會影響到雙方對於釣魚台列嶼主權的主張,如此做法可以把整個問題變小,雖然不能全部解決,但是可以使衝突減少,這對於區域和平有很大貢獻。
馬英九說,同樣原則也運用在與菲律賓南海方面的爭執,雙方的爭議與糾紛變小,但是雙方在海洋法上的主張均沒有受到這些協議影響,這也是將來對於南海這些爭議的基本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