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這次解散國會是由於國民聯盟大勝引發的。可以塑造馬克龍與國民聯盟對抗的形象,也就能把這次選舉定位為他和國民聯盟的對抗。馬克龍政治根基並不深厚,之所以能夠兩次贏得總統選舉,都和對手是國民聯盟密不可分。
特別幸運的是,在他宣布之前,國民聯盟就已經提出解散國會的訴求,更加強化馬克龍與國民聯盟的對立形象,等於是幫了馬克龍。這既可能是馬克龍陣營對對手立場的精準判斷,也可能是通過技術手段事先獲知了對方底牌。
第三,馬克龍對法國民眾心理的把握。歐洲議會選舉和法國內政有相當的距離,民眾可以借選舉發洩對執政黨的不滿,教訓執政黨,也不用擔心對本國政治有多大負面影響。但國會選舉事關法國自身內部政治,民眾要謹慎得多,高投票率也不利極右政黨。第二天法國股市、歐元和國債均下跌,和歐洲議會選舉並無直接關係,而是解散國會導致的,就是民眾這種心理的一種反應。
很明顯,法國民眾並不希望出現政治動蕩,所以也不希望國會再度出現不同政黨共治的現象。特別是不希望共治的另一黨是國民聯盟。畢竟法國已經27年沒有發生過解散國會的非正常政治事件,對法國社會和民眾的衝擊還相當大,而解散國會的原因則和國民聯盟有關。
此外,馬克龍宣布的國民議會選舉日期也非常耐人尋味:距離巴黎奧運會衹有19天。
假如國民聯盟獲過半席位,出任總理並組閣。但在奧運會這樣全球矚目的場合,一個極右政治人物的出現顯然還是法國多數民眾難以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