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巴拿馬華商:運河邊上有商機
http://www.CRNTT.tw   2017-06-25 10:03:32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近日,中國與巴拿馬建交。這個遙遠的中美洲國家一時引發諸多關注。事實上,早在160多年前,第一批華人就乘船抵達了巴拿馬,為巴拿馬修建鐵路、開鑿運河獻出血汗。如今,20多萬華人生活在這個國家,超市、五金、房地產、金融……各行各業都有華商的身影。

  走出國門 更多空間

  “大西洋和太平洋本身並不連接,只是在巴拿馬相隔的距離最窄,於是在這裡修建了巴拿馬運河,聯通了兩大洋。在大西洋一側,有世界第二大自由貿易區,科隆自由貿易港,我就是在科隆創的業。”曾在巴拿馬闖蕩十幾年的王家明對巴拿馬有著特殊的感情,那裡是他海外拼搏的起點。

  1991年,王家明受人所托,辭去在中國的公職,到巴拿馬擔任經理,打理公司。對方口頭承諾給他10%—15%的股份。但是,兩年後,對方拒絕兌現承諾。1993年,既沒資金、又沒有退路的王家明只能選擇在巴拿馬創業。“巴拿馬是中南美洲轉口的紐帶,在科隆自貿區,貨物進到倉庫,賣到其他國家免稅,賣到巴拿馬加5%—15%的稅。機會很好。”長期從事輕工產品貿易的王家明選擇了自己熟悉的行業。“可以說,在科隆,凡是你想得到的東西都有。要分析自己的強項。我在中國時做的就是輕工業進出口貿易,我知道在中國哪兒能找到什麼貨。我對廣交會也非常熟悉,能拿到最好的價格。”考察了中南美洲的市場之後,王家明選擇了聖誕燈、自行車等產品,並做得有聲有色。

  為了尋找更廣闊的發展天地,1989年,25歲的黃偉文離開家鄉廣東清遠來到巴拿馬。“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我做個體戶賺了點小錢,在國內發展得很順利,想到海外去看看。那時候,剛好巴拿馬開放旅遊政策,旅遊簽證可以方便地轉化為居留簽證。我就到了巴拿馬。”

  黃偉文也將創業地點選在了科隆自貿區。“起初,我從事的是小商品貿易,包括服裝、學生用品等。上世紀90年代,巴拿馬的貿易比較好做。我每年都回中國參加廣交會,對中國產品更加了解,比外國人有優勢。當時在科隆的中國民營企業不超過10家。可以說,我趕上了好時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