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6月5日電(記者 張嘉文)第二屆京台學者共研會系列活動“文化視野下的台灣發展與兩岸關係”研討會4日在台大舉行,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在會中發言指出,政治跟文化的認同是辨證的共生,是相互影響,台灣的政治認同最早是族群進入到民族再到國家,政治上我們是台灣人,文化上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
“京台學者共研會”由台灣大學國發所主辦,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台灣絲路文化協會合辦,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聯會大學等協辦,去年在北京舉行,今年移師台北,以“文化視野下的台灣發展與兩岸關係”為主題,於3、4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行研討會。
4日研討會上午主題為“台灣發展的當代文化脈絡與前瞻”,湯紹成在會中以“台灣的政治認同問題”發言表示,認同是一種感受與認知,政治認同包括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中華民國有三個版本分別是1911、1949、1996,1911是國民黨,1949是共產黨、1996是民進黨,1949年的版本是共產黨說中華民國已不存在,國民黨退踞台灣。
而認同的原生因素,是人一生下來就是這樣,建構因素則是後來才形成,另外還有歸屬感跟命運共同體,歸屬感是大家有一種同舟共濟的感覺,命運共同體是更深刻。
湯紹成說,從宏觀視角來看,文化認同先於政治認同的話,中、德、義、法等國家是這樣,政治認同先於文化認同,則是瑞士和新加坡等,另外有主體民族與非主體民族,主體民族如漢人在塞內和在塞外有很大差別,猶太人在以色列是主體民族,在以外地區則非主體民族。
而從微觀的視角,台灣歷經幾個階段,1895年的馬關條約割台、1936年的皇民化、1945的回歸大陸、1949戒嚴和1990的民主化。其中,1936年的皇民化非常特別,在這以前台灣還會自詡為中國人,但在1937的中日大戰中,台灣不知道該幫哪邊,因此有皇民化出現。
湯紹成接著說,但在1992年後,國際上所謂的中國人已變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因此,依據民調,如果台灣跟大陸對立,台灣人當然認同台灣,但另一民調顯示,若問台灣人是不是中華民族,有86%是認同的,所以兩岸間不要對立,台灣如跟中國對立,我們當然認同台灣。
湯紹成最後說,政治跟文化的認同是辨證的共生,是相互影響,台灣的政治認同從最早是族群進入到民族再到國家,中間有過程在,而在政治上我們是認同中華民國,簡稱是台灣人,所以政治上是台灣人,但文化上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結論就是,我們都是台灣的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