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畸形的經濟運行狀態,印度飽受偷稅、假幣與洗錢等問題困擾,形成一種畸形的經濟運行狀態,其他包括文盲率高、人力資本不足、政府執行力弱、貪污腐敗多、中央與地方法規混亂、官方語言高達22種、種姓制度等多重因素影響。
三是印度的基礎設施不如中國,國際大廠不太可能僅因有土地就轉移業務,比起廉價的土地更重視生產線和供應鏈連接,而中國能提供綜合性的基礎設施,如大型港口和高速公路、高質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物流等,這些都是滿足跨國公司嚴格交貨期限的關鍵因素。
四是印度不加入15個亞洲國家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使得印度貿易商很難得到RCEP的零關稅互惠待遇。
林武郎強調,儘管印度準備了一塊約台北市面積約20倍大小的土地,想發展成工業與科技園區,但因四大缺點因素影響,很難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另外,林武郎也提到近年外資相當看好的越南市場,甚至可望讓“越南製造”取代“中國製造”,但他認為有三大因素需要克服。一是製造業工人不足,越南衹有約5500萬的製造業人口,而中國則約有8億製造業人口,中國製造業人口是越南的14.5倍。
二是越南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有限,胡志明市最大港口每年集裝箱吞吐量約615萬個,但上海的港口每年集裝箱吞吐量卻高達4000萬個,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是越南的6.5倍。
三是越南房市持續低迷,房屋庫存天數要149年才能賣完,光去年就有10萬家房企倒閉,超過90%公司裁員。
林武郎認為,越南因以上三大因素,加上從今年1月起,又把企業稅提高至15%,這也大量減低外商的投資意願,所以短時間內“越南製造”也很難取代“中國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