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社科院介宙館。(中評社 楊騰凱攝) |
張麟徵表示,不論是中國的上升或是美國的下降,目前這個趨勢看來都相當固化,如果這個趨勢存在,中美之間的衝突就一定會存在,因為美國不甘於失去霸權,中國則不甘於發展受限。儘管中國沒有要取代美國的地位,但是中國的發展不能因為美國強性壓制受到停頓,中國有自己的夢,美國想再度強大,中國也有著尋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夢。
張麟徵指出,中國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西方說要全球化,要自由貿易,要尊重國際法規,中國也很配合。結果到頭來,現在美國自己不要國際法了,提出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這個規則是從哪來的?結果是美國說了算。同時美國也不要自由貿易了,因為美國知道在自由貿易之下競爭不過人家,所以改走保護主義。甚至美國也不要全球化了,把貿易切成一個又一個區域。
張麟徵表示,這些事情大陸不能接受,大陸想走的還是原本的貿易自由化、全球化,國際政治也要多元化,法國剛好也是一樣,馬克龍也看見了國際局勢的變化,那就是東方在崛起,西方在衰弱,而美國也不太想負擔身為西方領導者應負擔的責任。
張麟徵指出,馬克龍深受前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影響,戴高樂認為法國主權不容動搖,戴高樂不樂見法國參與北約,因為加入之後軍事上就必須受制於美國,北約1949年成立,總部原本設在巴黎,後來被戴高樂要求撤出,北約總部才改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當時戴高樂希望歐洲成為在美國、蘇聯以外的第三勢力,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
張麟徵表示,雖然環境對法國不是很有利,包括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卸任後,馬克龍在歐陸少了一位強而有力的搭檔。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實力不若默克爾,加上德國面對龐大的美國駐軍,明顯受制於美國,馬克龍如今想藉由中國的力量,來面對法國與歐盟之間的問題,透過習近平的訪問,第一個拉抬馬克龍在歐盟的聲勢,第二個則期盼中國協助處理烏克蘭問題與中東問題。
張麟徵指出,中國與法國的聯手是非常有意義的,對中國來說,他希望追求多元化的國際政治框架,除了美國、中國、俄羅斯以外,還要有歐洲,甚至於還可以有印度、東盟,越多越好,可以多極化。尤其經過俄烏戰爭後,歐洲大部分國家已經覺醒,這場戰爭只是肥了美國,歐洲都打窮了,美元越打越升值,這些問題馬克龍看得很清楚,所以歐洲如果不願意繼續全面倒向美國,那麼在對中議題上,立場就必須與美國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