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
張競說,例如預測推估台海發生衝突時間點,或是對台動武解決台灣問題之最後期限。就目前來說,大家眾說紛紜,但不論推估預測何時爆發衝突,抑或是認定在何時之前,絕對不會對台動武,各方可以高枕無憂,其實都缺乏可信基礎。販售戰爭恐懼感是個保證獲利的生意,但卻是對兩岸透過對話化解矛盾解決爭議最不利的買賣。為何此種極不靠譜的判斷,在言論與媒體市場都有相當不錯行情?其實在人類心理模式中,認知偏差總是存在“認同偏見”,經常影響人對事務理性判斷能力。國際社會有心操弄兩岸情勢發展者,也藉此任意操弄社會情緒,製造負面氛圍。因此假如要理性發展兩岸關係,確實是要節制亂發何時對台必然動武,或是台灣大限之日將是何時的“妄言”,這對於雙方理性溝通絕對沒有任何正面效應。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表示,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程度,以及兩岸關係的穩定程度,將成為影響未來台海局勢走向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從中美關係角度來看,台灣問題作為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複雜的核心議題,其重要性也隨著中美戰略博弈的加劇而不斷提升。美國不會放棄奉行幾十年的台海政策和策略,不會放棄以台灣為支點牽制中國的戰略圖謀。因此,他研判,今年美國總統選舉不論哪個政黨上台,美國都會延續對華戰略競爭的總基調,其台海政策也不會有根本性調整,無非是策略手法有所不同,以及台海政策的激進程度會有所變化。另一方面,從島內角度來看,台灣積極充當美國反華的“馬前卒”,未來幾年也會繼續“倚美謀獨”,配合美國遏制、打壓中國大陸,這無疑會刺激大陸,並加劇台海局勢的緊張程度。
王英津認為,當下,美國試圖通過打“台灣牌”增加自身在中美博弈中的籌碼,同時借台灣問題牽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但是,美國“以台制華”政策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一方面會加劇中美戰略對抗,進而導致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以至於影響中美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另一方面會加劇台海局勢緊張,增加兩岸關係走向的不確定性。總體來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台海局勢仍然處於高度風險期,挑戰明顯增加。正如中共二十大報告所指出,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一些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隨時可能會到來。對此,他也呼籲,兩岸學者應加強交流、共同研判形勢,助力官方做出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選擇。就目前而言,雙方要共同努力,阻止台海局勢繼續“升溫”;然後再繼續努力,促使台海局勢逐步“降溫”,直至恢復平穩。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認為,大陸、美國和台灣對台海局勢的認知存在明顯的落差。他指出,賴清德當局對台海局勢有著明顯的誤判和僥倖心理,賴清德會如此猖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認為在美國對華戰略競爭背景下,大陸不會輕易用非和平方式解決問題,而美國一定會出手支持台灣。賴清德低估了大陸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打擊台獨分裂的決心和意志,高估了美國支持台灣的意願和能力。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認知錯誤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美國低估了賴清德上台後推進台獨分裂進程的企圖心。二是美國低估了大陸打擊台獨分裂言行的決心和能力。由於上述認知落差,他們對當前和未來影響台海和平穩定的現實危險評估也很不一樣。美國和台灣當局企圖扭曲大陸遏制和打擊台獨分裂的舉動,將大陸描述和塑造為“現狀的破壞者”和“和平的挑戰者”,認為最大的風險是大陸的遏“獨”行動。而祖國大陸認為台獨分裂圖謀和分裂行徑、外部勢力干涉是迫使大陸採取遏“獨”行動的根源。這使得各方戰略誤判和擦槍走火存在現實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