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論壇舉行“解構美國—世界霸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新書發表會。(中評社 俞敦平攝) |
冷則剛接著探討了美國科技產業發展的幾個重要面向,特別是矽谷與華盛頓特區周邊地區的不同發展模式,並從六個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當前美國高科技政策與地緣政治的複雜關係。
首先是區域發展模式的差異,冷則剛指出,矽谷地區的科技發展以大學和地方政府為主導,形成自下而上的模式。而華盛頓特區周邊則主要由聯邦政府牽頭,與地方政府和產業界合作,聚焦於公共和國家安全相關產業。這些區域包括大華府周邊的馬里蘭州和北維吉尼亞州,形成了所謂的“杜勒斯技術走廊”(Dulles Technology Corridor)和“數據中心谷地”(Data Center Valley)。
冷則剛接著談到,產業集群的形成與挑戰。他指出,杜勒斯技術走廊的形成主要受國家安全需求推動,與西岸的矽谷不同,這裡未必得到地方政府和民眾的完全歡迎,導致社會、文化和經濟問題頻發。此外,北維吉尼亞州的一些縣(如Fairfax和Loudoun County)已經成為美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顯示出科技發展的巨大影響。
接著冷則剛談到了地緣政治與經濟的交互作用。他指出,美國的新工業政策與地緣政治緊密結合,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推動了多邊協商機制的發展。這種多邊主義操作試圖在經濟安全和全球分工中取得平衡。然而,美國在推行這些政策時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如何協調企業與國家間的利益衝突、應對東亞和歐洲多邊夥伴的不確定性,以及處理國內政治對高科技政策的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