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戰略脫鉤vs戰略耦合: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前景與挑戰
http://www.CRNTT.tw   2024-09-19 00:13:47
圖1:2022年中國半導體產業上市公司區域熱力圖
  中評社╱題:“戰略脫鉤vs戰略耦合: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前景與挑戰”  作者:倪桂樺(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葉光合(台灣),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半導體產業在東亞的興起是“戰略耦合”理論的產物,但隨著中美全面競爭與博弈的激化,“戰略脫鉤”理論正轉化為美西方具體政策與實踐,並作用於半導體產業。推動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是深化融合發展、推進國家統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壯大中華民族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更是遏制和糾正美西方及台獨分裂勢力謀求兩岸“戰略脫鉤”的關鍵一招,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前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仍面臨著內外部諸多挑戰,宏觀層面的地緣政治和經濟脫鉤風險仍在加大,微觀層面企業間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同質化發展問題依然突出。大陸方面應利用超大規模市場與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增強對台資半導體企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提振台企應對政治風險的信心,破除當前影響兩岸要素流動的機制障礙,向台資半導體企業全面開放“國產替代”市場,以強有力的“戰略耦合”抵禦“戰略脫鉤”。

  兩岸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推進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加強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既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應有之義,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①半導體產業是兩岸科技合作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半導體產業不僅是一個國家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四屆政協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積極推動兩岸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加強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不僅是貫徹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具體實踐,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更是應對中美科技競爭、突破美國主導的對華科技封鎖的內在要求。然而,面對海峽兩岸之間不斷加深的政治分歧以及中美戰略競爭長期化的國際形勢,如何推動兩岸半導體產業的深度合作顯然是一項充滿挑戰又極具戰略意義的工作。

  一、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戰略耦合”的重要性

  “戰略耦合”(Strategic Coupling)是指一個區域中的經濟主體(企業或者政府),有目的地協調、組織和安排區域資產(regional assets,例如技術、生產資源、勞動力資源或者特殊制度),與全球生產網絡的主導者(一般是跨國企業,也稱lead firms)進行交換的過程,也指東亞企業融入全球生產網絡中領先企業競爭性規則的過程。其“戰略性”體現在作為參與主體的企業和國家(或地區)在融入全球生產網絡過程中所展現的主動性,東亞國家(或地區)的領頭企業更是在這一過程中引領了本國(或地區)的經濟轉型,近三十年來半導體產業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日本、韓國等地的發展,正是政府與企業協作的“戰略耦合”產物。②半導體作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產業,中國政府有必要採取積極主動的政策措施,推進兩岸半導體產業的“戰略耦合”:一方面,海峽兩岸在半導體產業鏈分工上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台灣半導體企業在大陸已有一定的投資規模且技術較先進,而大陸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兩岸有“戰略耦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在中美戰略競爭長期化的背景下,此舉可以加強大陸與半導體產業全球供應鏈網絡的聯繫,應對美國在該領域對中國的“戰略脫鉤”(Strategic Decoupling),兩岸有“戰略耦合”的必要性。

  1.推動兩岸半導體產業“戰略耦合”的可行性

  海峽兩岸共同打造半導體產業集群具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有著“戰略耦合”的可行性。大陸半導體產業集中分佈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圖1),為推動兩岸半導體產業融合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⑴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人才優勢顯著。兩個區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眾多,可以為半導體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所需的專業人才和智力支持。⑵產業基礎雄厚,技術實力較強。兩個區域都擁有完備的供應鏈體系和成熟的產業生態,尤其是在封測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集聚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企業和研究機構,能夠開展高水平的技術研發。⑶政策支持力度強,集群效應顯著。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半導體產業集聚區域,在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出台了各類激勵政策,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研發項目支持、融資支持、土地優惠、項目獎勵和人才激勵等強有力的支持政策,此外,不少地方政府成立專項基金用以支持本地半導體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集聚效應,提升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⑷區位條件優越,國內外市場廣闊。珠三角地區與東盟十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韓國和日本等RCEP成員國經貿網絡密切,近些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是有力地提升了區域內資源流動的自由度和便利性,實現大灣區內部與RCEP成員國之間商品、要素和服務市場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鏈接國際市場,吸引國際資本和人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涵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約占中國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經濟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且海陸空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發達,便於承接產業轉移、開拓國內外市場,兩個區域都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最為發達的區域,在此基礎上打造海峽兩岸共同市場,可以為兩岸半導體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市場基礎。

  [圖1:2022年中國半導體產業上市公司區域熱力圖]

  2.推動兩岸半導體產業“戰略耦合”的必要性

  打造兩岸半導體產業集群,有助於增強中國應對國內外風險的實力,“戰略耦合”具有必要性。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大國權力競爭的影響,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網絡呈現出碎片化、本土化、近岸化的趨勢;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考慮,各國競相出台激勵性的產業政策以提升本土晶片製造能力,加劇了半導體產業國際競爭的烈度。面對這樣的國內外形勢,海峽兩岸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集群,既是充分發揮兩岸要素優勢、促進兩岸經濟協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有效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應對大國權力競爭的必然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