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了這一決策的正確性,首屆文博會“一炮而紅”。
二十載初心不改,“第一展”砥礪前行。
如今,文博會的展示規模從首屆的4.5萬平方米擴大到16萬平方米,展商數量從700多家增加至3076家,參會國家和地區從10個增加至108個,每年吸引國內外超10萬種文化創意產品、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交易實現價值,促進分工,催生和壯大產業。
2003年,懷著一腔文化事業夢想的欒立銀來到大芬村。當時的大芬村,還處於初創階段,業務主要靠香港洋行的加工訂單,外貿多是零散訂單。那時他沒有想到,竟然還能“畫”出一個產業來。
但是,文博會來了。欒立銀說,首屆文博會將唯一的一個分會場設在了大芬村,在大芬村舉辦了令人震撼的千人同時作畫活動。自那之後,宣傳推廣跟上來了、國際買家來了、各地代表團來了、大量國內外遊客來了,大量的交易來了……
作為“中國文化第一展”,自誕生之日起,文博會就以搭建交易平台吸聚四方、互通有無為基本功能。20年來,通過交易促進,一批文化產業乘勢而起。
通過需求拉動,靠臨摹復制聚集起來的傳統產業實現了向科技創意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