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從典型騙局中看見典型意義
http://www.CRNTT.tw   2024-02-25 13:20:13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網評:從典型騙局中看見典型意義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鐘頤

  “國家發行了一種數字貨幣,一個人只能買一單,一單1000元,到年底時保底能賺回來5萬元……”看到這裡,想必你已經覺察到,這妥妥就是一個局——2023年下半年,福建省漳州市公安機關成功打掉一個詐騙犯罪團夥,查明涉案金額達2億元。

  但你要說這個騙術很拙劣,它竟然又能持續六年之久,受害者多達萬人之眾。反詐雖不是新鮮話題,但老調重彈的必要性,總被現實不斷印證。在這起案件中,一個關鍵的信息是,該案涉及人員多數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坑老”騙局又一次得逞。不難看出,其一大原因,是精準“拿捏”了人性。

  “投資一千賺五萬”,就是一個典型實例。比如,詐騙團夥以“配合國家打贏經濟保衛戰”“支持央行數字貨幣”等為幌子,炮製虛假投資項目,甚至偽造政府機關文件,這種慣用伎倆不僅是為了提高可信度,也是利用中老年人的愛國情懷,製造出“參與項目就是為國出力”的虛假聯繫,滿足他們的情緒價值需要;又如,利用“以小博大”的心理,實行“饑餓戰術”,再經過團夥自導自演,把報單幣單價從100元逐漸上漲到1600元;更不要說,正是深知部分中老年人缺乏陪伴、存在情感真空,詐騙團隊經常以“扶貧”“慈善”的名義,到家庭困難的會員家中“慰問”,大打“親情牌”“攻心牌”。

  此案的另一典型意義在於,它呈現了問題背後的“養老焦慮”。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一是不少受騙者的家庭並不富裕,二是不少參與者最開始也是詐騙的受害者,隨著在騙局中越陷越深,為了回本,又成為詐騙團夥成員。而據辦案民警表示,這是一起集接觸性詐騙、電信網絡詐騙、傳銷為一體的混合型案件,犯罪團夥建立大量微信群,裂變式發展下線,層級代理多、參與人員多、蔓延速度快。如此種種,讓人不得不警惕,這種投資騙局的危害性會進一步放大,甚至上升為較複雜的社會治理問題。

  “魔高一尺”,呼喚“道高一丈”;念好“防”字訣,就是最好的“銅墻鐵壁”。在筆者看來,關鍵要做好兩個“下沉”:從地域上看,諸多案例表明,由於信息相對閉塞,一些偏遠山區和農村的中老年人、獨居老人,更容易成為騙子“圍獵”的對象,因此,反詐工作有必要加速“下沉”,深入村頭巷尾、田間地頭;從形式上看,正如上文指出,“坑老”現象的多發,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防騙教育的實效性仍待提升,不妨針對這一群體的特點去做文章,如情景模擬詐騙話術、發動其子女參與其中等,讓防騙知識真正“下沉”、入腦入心。

  說到底,所有的花言巧語,都抵不過一句“人間清醒”:天上不會掉餡餅,哪怕看上去再好吃。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