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國務院辦公廳去年發布《“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對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民建聯昨日發布“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指出新冠疫情期間,中醫藥擔任重要角色,加上港人對中醫藥服務需求有增無減,故提出17項針對中醫藥發展的建議,包括確立中醫藥服務的願景及定位,發展全面中醫服務,堅持中西醫並重,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的中醫醫療照顧。
民建聯並建議將“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升格為“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局”,擴大職能,以協助中醫中藥產業多元發展等。
港人近年對中醫藥服務需求持續上升,政府上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向中醫藥發展基金注資5億元,全方位助力本地中醫藥發展,並推動中醫在本港基層醫療體系內,擔當更重要的角色。民建聯就香港中醫藥發展提出17項建議,冀透過完善中醫服務發展政策、全面發展國營中醫服務、促進中醫與其他醫療專業有效銜接等,推動本港中醫服務發展,紓緩整體醫療系統壓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指出,本港現有逾萬名中醫,人手充足,但衹有約450名中醫在國營醫療系統提供中醫基層醫療服務,難以滿足市民需要。他認為,政府應該擴大國營中醫門診服務,包括分流部分普通科門診及專科門診服務需求,相信有助於紓緩國營醫療體系人手不足的問題。
倡醫管局大會加入中醫代表
陳永光表示,醫院管理局大會現時並沒有中醫藥界代表,難以吸納業界聲音,對推動國營中醫服務發展造成障礙。他促請當局安排至少一名有中醫藥背景的人士加入大會,提供意見,有關人選應具備良好學歷、臨床經驗及中醫教學知識,而本港現有不少符合條件的人才。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出,現時中醫藥處負責官員職級有限,難以制訂和推動政策,建議將其升格為“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局”,成為獨立的部門,推動中醫藥政策決策。
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關注,本港未來如何發展國營中醫服務,建議政府調整醫管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的服務收費及資助配額。他並稱,全港十八區各衹有一間國營運作的“中醫診所”,建議政府增設直接營運的國營中醫診所,並逐步在公立醫院設立中醫部,以配合國營中醫住院服務發展。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林蓓茵希望,政府資助推行中醫公私營協作服務,即專為中醫治療而設立的醫療券,建議首先針對香港常見疾病及中醫的優勢病種提供資助,例如感冒、痛症、中風後遺症,幫助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紓緩和控制慢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