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防務快報》稱,“軍事申根區”的說法並不新鮮,其內核最早出現於2017年歐盟提出的“軍事機動計畫”。在歐盟委員會提出明確的路線圖之後,這一計畫於2018年生效。它概述了歐盟內部運送軍人、武器和裝備的原則。此外,建立“軍事申根區”的一個關鍵是建造貨物裝卸樞紐以及完善基礎設施。Medium在線博客網站的文章顯示,打造“軍事申根區”不僅有利於北約的“防禦態勢”,而且有助於在聯盟內部建立更加一體化和統一的軍事結構,促進成員國之間的更多合作與協調。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報導,北約於2017年提出“軍事申根區”,並在歐洲確定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軍事行動障礙,即物理、法律和監管障礙。所謂物理障礙,指的是歐盟現有的交通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法律障礙指的是歐洲國家拒絕北約部隊進入各自領土的主權權利;監管障礙被定義為間接阻礙北約行動的一套規則,即不同國家的速度限制、警察控制、申報貨物的義務、禁止使用特定道路等。來自愛沙尼亞的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副主席佩特給歐盟國家的軍事機動性打了3分(滿分為10分),並表示目前向波羅的海國家運送物資可能需要“幾周或至少一周以上”。
美國“政治新聞網”列舉了北約部隊在歐洲開展行動受到的限制,包括在一些過境點要求檢查士兵護照,以及道路和橋梁等無法承受大型軍用車輛通過、機場不能容納足夠的飛機等基礎設施問題。烏克蘭《防務快報》稱,如果需要在愛沙尼亞擊退其他國家的進攻,增援的法國軍隊需要先後通過德國、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才能到達愛沙尼亞,而現行規定要求所有法國士兵在邊境地區接受護照檢查才能進入另一國家,所有裝備也必須通過海關檢查。
建立“軍事申根區”與北約東擴有關
根據《外交政策》雜誌等上述西方媒體的報導,“軍事申根區”的提出與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相關,並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再次得到重視。例如,美國Medium在線博客網站發文稱,俄烏衝突揭示了現代戰爭的複雜性,其中後勤、網絡能力和各種軍事部門的整合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在整個歐洲快速部署和調動部隊的能力不僅是效率問題,而且是有效防禦和威懾的關鍵組成部分。該媒體還援引德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稱,北約必須做好準備,以應對在“未來5到9年內與俄羅斯爆發一場重大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