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年登記跌破700萬對 為啥都不願結婚了?
http://www.CRNTT.tw   2023-10-20 02:10:40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曾代表人們對美好愛情生活的向往。然而,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裡,這種傳統的婚姻觀正面臨挑戰。近日發布的《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683.5萬對,比上年下降10.6%,依法辦理離婚手續287.9萬對,比上年增長1.4%。

  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這樣的數據也符合我們的切身感受。近年來,“年輕人不願結婚”的話題不時引發熱議。社交媒體上,“結婚有啥好處?”“單著不好嗎?為何要去嘗愛情的苦?”“不勸人結婚生小孩,是現代人的修養之一”,類似這樣的言論屢見不鮮。我們不禁要問,這屆年輕人為啥不願結婚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個體層面來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輕人更加注重個人價值和權利平等,婚姻不再是一些人人生中的“必選項”。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就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不少人害怕“婚後復貧”“失去自由”,單身或不婚的狀態反而能更好地“搞錢”“拼事業”。當然,也有人是基於“寧缺毋濫”的擇偶觀,因對伴侶的期待過於理想化而錯過婚戀時機。

  社會層面來看,婚戀成本是繞不開的話題。有網友吐槽,“爺爺娶奶奶只用了‘半鬥米’,爸爸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我結婚卻要用掉爸媽的‘半條命’。”彩禮、房子、車子、婚宴……林林總總加起來,少則花費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這讓很多年輕人心生畏懼。一旦結婚成家,柴米油鹽等日常瑣事、養兒育兒等生活重擔,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結婚是為了幸福,離婚同樣也是。過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婚者被視為異類;現在,年輕人更加追求婚姻質量,晚婚、離婚、同居等現象越來越常見,這其實是一種進步,體現出現代社會的開放、包容、多元。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結婚是家事也是國事,既關係個人生活、家庭幸福,也與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息息相關。如何為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婚育條件,讓他們“能戀”“想婚”“敢婚”,理應引起重視。

  近來,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舉措,包括整治天價彩禮,降低住房、生育、養育、教育等成本,提高婚假、產假天數,保障“非婚生子”權益等,都在積極為年輕人的結婚、生育創造有利條件。

  接下來,還應繼續給予更多支持與指導,正視年輕人的情感需求,為他們遇見“對”的人創造更好的條件與氛圍,讓“想戀”的“能戀”。同時,還要在教育、就業、住房等方面加大投入,緩解全社會的婚育焦慮,讓“想結”的“敢結”、“想生”的“敢生”。
此外,在完善政策的同時,社會各方還應不遺餘力倡導新時期婚育文化,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你有你的銅枝鐵幹,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婚姻裡不衹有愛情與快樂,更有付出與責任。若只耽於對霸道總裁、白富美的幻想中,又怎能有信心築牢婚姻的基石?要知道,即使找到靈魂伴侶,也不意味著從此永遠幸福,美滿婚姻終究需要兩個人來共同經營、創造。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梁瑜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