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冠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收件藏品,可能是皇帝的飾物。冠上的蓮花、蝙蝠和毯路紋均帶有吉祥寓意。(中評社 郭至君攝) |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記者 郭至君)中國有數千年製造和使用金器的歷史。由於金器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耐腐蝕,而且閃耀奪目,直到今天仍深得人們的喜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現在正在展出的一個特別展覽——“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就關乎中國近三千年以來的金器發展變化,參觀者可以欣賞到來自歐亞草原、吐蕃和中原地區的黃金飾物,雖歷經世代滄桑,但這些精美的金器仍然閃閃發光,述說著黃金製品在中國過去三千多年歷史中的藝術和技術成就,並反映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動、文化生活以及跨區域互動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夢蝶軒主人盧茵茵和朱偉基是香港知名的收藏家,在中國古代金器的收藏上尤其完整,同時致力於文物及學術研究。他們於2022年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慷慨捐贈共946件中國古代金銀器,珍品時間橫跨三千年,為博物館建立世界領先的中國藝術品館藏和學術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金彰華彩”展覽作為香港故宮首個以自己館藏為主的特別展覽,展出的文物全挑選自夢蝶軒主人去年捐贈的金銀器,當中有一部分更是首次公開展示,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文物包括鼻飲或臂釧兩件飾物,可追溯至公元前18至15世紀。
據介紹,的特展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公元前18世紀至漢代北方草原與中原地區的早期金器,探討兩個地區的互動交流;第二部分聚焦公元7至10世紀期間,唐朝與吐蕃王朝的金器,展品包括吐蕃貴族和唐代公主配戴的飾物;第三部分則呈現古代中國金器製作輝煌時期的成就,展示遼宋至明代黃金製品呈現的本土化和民族交融特色。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件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第一件藏品——明代的雙龍戲珠紋樑冠。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黃煒均指,此件金飾造工精細,後方的兩條龍以金絲編織,中間鑲有火珠,龍的頸部及火珠後方設有彈簧,佩戴者行走時,龍頭及火珠會隨之搖動,推斷為明代貴族女性佩戴飾物,甚至可能與帝王有關。
“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特別展覽的展期到今年9月25日,是香港近年來最大型的金器展覽,集中展示黃金製品在中國過去三千多年歷史中的藝術和技術成就,共計200多件(套)製作精美的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