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日本《朝日新聞》5月30日刊登該報編委佐藤武嗣的一篇文章,題為《“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相關討論避實就虛 日本“專守防衛”原則成為一紙空文》,全文摘編如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去年12月發表的施政演講中說,“將圍繞包括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在內的所有選項進行現實性探討”,表示考慮在今年年底修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宣布擁有“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
2013年在安倍晉三政府時期制定的防衛計畫大綱已經做好鋪墊。在迴避討論“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的同時,該大綱規定“為謀求加強我國自身的遏制力和應對能力,要討論對彈道導彈等的應對能力理想方式,在此基礎上採取必要的措施”。
鑒於此,日本政府在2018年度預算中,列入了遠程巡航導彈的開發和部署相關預算,決定引進挪威產射程約500公里的聯合攻擊導彈(JSM)和美國產射程約900公里的聯合防區外發射空地導彈(JASSM)等。
如果從日本領空發射這些導彈,朝鮮和中國也會進入其射程,因此這些導彈可以被轉用為“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但當時的日本政府對此予以否認。它們被稱為“防區外導彈”,政府堅稱是為了離島防衛,屬於專守防衛範疇。
不向國內外進行解釋就一步步構建“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這一態度固然成問題,但如果把擁有這一能力作為“政治宣言”,那就意味著日本防衛政策的重大轉變。《日美安保條約》和過去的日美聯合文件貫穿著一個方針,即為了保衛日本,美軍充當實施打擊的“矛”的角色,自衛隊則是奉行專守防衛的“盾”。如果自衛隊也發揮“矛”的作用,其與專守防衛理念的一致性將受到質疑。
來源:參考消息網 |